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接种疫苗小心跌入五大误区
疫苗:护卫健康的盾牌,每个家庭的责任
随着第2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的到来,我们再次聚焦于预防接种这一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今年的活动主题:“接种疫苗,家庭有责”,凸显了每个家庭在保护孩子免受传染病侵害中的关键作用。深圳市疾控中心及龙岗区疾控中心在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向市民普及预防接种知识。
从社区出发,接种疫苗的便利之处显而易见。深圳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进社区,预防接种门诊遍布各大社区,为市民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服务。无论是市区的繁华地段,还是偏远街道,家长们都能轻松带着孩子前往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享受国家的免疫规划福利。
深圳的预防接种单位细致分为三类:预防接种门诊、新生儿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单位、狂犬病疫苗接种单位。这些单位共同努力,确保全市居民享受到优质的预防接种服务。其中,预防接种门诊承担起了大部分疫苗接种工作,从第一针乙肝疫苗到各类升级疫苗,都在这里完成。
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接种计划免疫内疫苗就足够了。但事实上,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疫苗更为安全有效。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选择自费接种更多种类的疫苗,如流感疫苗等,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保护。尽管疫苗接种有较高的保护率,但并非百分百。个体差异使得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功免疫。但总体而言,疫苗的安全性是经过严格审批的,短暂的不良反应大多会自动消失。
成人同样需要接种疫苗。无论年龄大小,只要体内没有产生过抗体,都有可能受到传染病的威胁。对于高危群体如医务工作者、导游、警察等,更应积极预防。而在经济效益上,接种疫苗同样具有显著的优势。与疾病带来的医疗费用相比,接种疫苗的开销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接种疫苗能够避免疾病对健康的损害。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让我们共同努力,深化对疫苗接种的认识,避免误区,珍惜每一个生命,共同构建一个健康的社会。深圳面临消除麻疹挑战
今年是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的关键年份,然而深圳的麻疹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截至4月10日,全市已报告麻疹病例5例。尽管深圳自1994年以来一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且乙肝疫苗接种成效显著,但消除麻疹的任务仍然艰巨。
深圳的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主任张世英表示,深圳的麻疹发病率在全省较高,这主要与深圳市庞大的流动人口数量密切相关。在过去的几年里,深圳的麻疹发病率在全省排名一直较为落后。今年报告的5例麻疹病例中,有3例是成年人,还有1例是出生仅8个月的婴儿。成人发病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儿童时期未接受麻疹免疫。通常情况下,接受麻疹免疫的母亲可以保证婴儿在8个月内不患麻疹,但这位母亲的免疫状况并不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在推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二十多年里,成功地保护了142.74万人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这一成就充分证明了疫苗接种在疾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深圳市在乙肝疫苗接种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1年的17.66%下降到2010年的6.68%,远低于全国和广东省的平均携带率。
目前,全国都在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卫生部制定了《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不仅需要加强疫苗接种工作,还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测和管理。
深圳的麻疹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创造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