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水浒中柴大官人到底为何没进梁山班子
在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宋江与柴进的行事风格虽都以散家财资助英雄好汉著称,但二者之间的差别却如天地悬隔。
宋江,仅是一名县衙押司,地位卑微,然而他却赢得了“及时雨”的美誉,并最终成为梁山集团的领袖。与此相反,柴进身为前朝帝王的后裔,享有特殊津贴的龙子龙孙,却在英雄好汉们的心目中地位不如宋江。这是为何呢?
究其原因,柴进在气量上略输宋江一筹。当宋江投奔柴进时,虽因误踩火锨引发冲突,但柴进却因庄客的挑拨而疏远了武松。这显示出柴进的容人之量有限,无法做到交人交心,这是处世中的至上之道。
英雄好汉们一时落魄,但他们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依然强烈。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是在逆境中能够得到承认和抚慰的受伤自尊。在这方面,柴进仅以小额金钱来应对,而宋江却以深厚的情谊和尊重给予了他们最大的关怀。在武松最落魄、无亲友相伴之时,宋江的尊重和关怀让他倍感温暖,这也为日后梁山征战时武松的忠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反观柴进,虽然他遍散家财资助英雄,但却无法赢得他们的心。他的狂妄自大、不识时务最终导致了自身的困境。身为前朝天子后裔,他自诩“龙子龙孙”,但这无疑是一种过于狂妄的态度。在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妻弟殷天锡企图霸占其叔柴皇城花园的事件中,柴进的言语更是暴露了他的狂妄与不识时务,最终身陷牢笼,不得不投奔梁山。虽然他最初出资支持王伦建立梁山集团,堪称“风险投资人”,但最终却输光了资本,看着自己建立的集团易主,自己却无法进入核心层,其落寞可想而知。
周厉王的故事同样充满了波折。他的贪婪与粗暴性格特点在面临国家困境时尤为突出。周朝自昭王开始走下坡路,到厉王时期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面对空荡荡的国库和边疆告急的危机,周厉王苦恼不已。他还面临着一批落井下石的小人,如淮夷和匈奴等部落的侵扰。这些部落一直与华夏民族剪不断理还乱,只要有机会就会过来捣乱。
柴大官人在江湖上的风云变幻,有如闪电之势。他并非像其他势力那样,着眼于领土的扩张,而是直接着眼于财货和人口的掠夺。他行事轻装上阵,迅速果断,直捣黄龙。
周厉王拍案而起,对于荆楚的欺压行为深感愤怒。荆楚的做法比淮夷和匈奴更为恶劣,他们公然挑战周的立国根基。不仅如此,荆楚还自立为王,企图与周朝分庭抗礼。这无异于挑战周厉王的权威,若再不采取行动,周的天下怕将不再姓姬。
周厉王必须调动他的资源,他的将领和士兵都是一流的,只是缺少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他们的行动。皇帝不能亏待士兵,但周厉王现在却陷入了财政困境。他决定成为一个富有的王者,一个财富世世代代都无法耗尽的王者。
为此,周厉王将目光投向了擅长捞钱的荣夷公。虽然荣夷公不懂经济理论,但他被周厉王任命为财政部长。荣夷公擅长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重税、扩大田亩等。他却选择了一条令人咋舌的捷径专利垄断。他宣布了一条法令,将山川林地全部收归国有,任何想要使用这些资源的人,都必须向他交纳费用。
如果你想进山砍柴,必须先购买门票;如果想过河,必须先缴纳交通费;甚至更不幸的是,如果你想盖房子,首先得购买建筑许可证,然后再缴纳一系列的费用。而在过去,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那么,柴大官人为何没有进入梁山的“班子”呢?或许是因为他的行事风格与梁山好汉有所不同,更注重实效和财富的积累。他并未像其他英雄那样踏上梁山之路,而是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追求财富与权势的顶峰。他的故事充满了江湖气息和权力斗争的激烈,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频道,一起柴大官人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