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新政再申“强基” 固本才是关键!
医改新政再谈“强基固本”:深化基层建设,满足民众就医需求
近日,有关医改的新政策再次引发社会关注。这一轮医改在即将进入第四个年头之际,重申了“强基固本”的重要性,向基层发出强烈的利好信号,旨在巩固和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确保新医改目标的实现。
这一轮医改的核心思想是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既定方针。在医改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下,《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的发布,无疑为基层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份意见在社会广泛传播,被冠以医改“新政”的名头。
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宋瑞霖对《望》新闻周刊表示,这一新政与之前的医改文件一脉相承,只是更加强调基层的重要性。他认为,新医改的关键就在于不能让基层弱,而此次新政的发布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坚实步伐。
为了更好地满足民众的就医需求,将财力重点投向基层,构建了崭新的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尽管基层医疗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基层仍然是卫生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卫生“十二五”规划依然将“强基层”作为重点。
在软件建设方面,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不足的矛盾,新政提出加快推行全科医生制度,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和欠发达农村地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等措施。为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也是重点之一。这包括深化编制和人事改革、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以及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等方面。
在硬件建设方面,新政则瞄准了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计划从多个渠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补偿,包括落实财政专项补助经费、完善财政补助政策以及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
这一轮医改新政以深化基层建设为核心,旨在更好地满足民众的就医需求。的大力投入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将为基层医疗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新医改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规划与调整
在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经费管理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种创新的经费管理策略,即“先预拨后考核结算”的方式。这一模式确保了资金的及时到位,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了稳定的财务支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还将动态调整经费的保障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与社会进步相匹配。
基层机构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沿阵地,它们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重要任务。对于这些机构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付出,财政部门将按照服务成本进行严格核定,并予以相应的补助。这一举措旨在提高基层机构的积极性,确保他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意见》还强调了全面推广一般诊疗费的重要性。各地应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一般诊疗费的标准,以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确保广大民众享受到医保的福利,我们必须严格落实一般诊疗费的医保支付政策,将其纳入基本医保门诊统筹支付范围。这样不仅能够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还能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利用率。
我们也重视发挥医保支付的补偿作用。通过扩大门诊统筹范围,合理确定医保支付范围和标准,我们能够有效地激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医保支付比例应适当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我们还需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支付制度,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给予补偿。
我们致力于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体系,提高基层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