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太平间变“宰人间”凸显公共服务缺位
太平间的异变:从宁静之地到圈钱宰人之所
曾经,太平间是逝者火化前的宁静之地,然而现如今,一些医院和殡仪馆的太平间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异化。它们不再是一片宁静,而是变为了“扒活人一层皮,发死人身上财”的圈钱宰人之地。
在天津,一位亡者的亲属讲述了他们的悲惨遭遇。当他的表弟意外死亡后,家人从外地赶来,只想再看一眼逝去的亲人。医院的太平间竟然要求先交2万元押金,否则无法让家属见逝者。家属悲愤无比,质疑这样的做法是何意图。更令人震惊的是,即使选择了最基本的服务,他们仍需支付高额费用。其中,包骨灰的布竟要价数百元,而同样的物品在市面上仅需几十元。
北京的另一位市民也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在为父亲选购寿衣时,他们被工作人员以“不孝顺”为由,忽悠着购买了高价寿衣。在寿衣店询问后才发现,同样的衣服最多只需几百元,而在那里价格却翻了数番。
长春市民毛先生的遭遇更是令人震惊。当他的母亲去世时,他被要求选择高价灵车。工作人员告知,夜间的灵车只有奔驰面包车可选,且属于“高档灵车”,出动一次就要1000元。而低价位的车辆只在白天提供。
针对殡葬服务的混乱和暴利现象,许多地方已经出台了规定,对遗体接运、冷藏、火化等基本殡葬服务实行定价。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基本殡葬费”仅仅是整个殡葬环节费用的一部分。太平间的前期殡葬服务乱象丛生,“选择务和商品”名目繁多,让家属们往往陷入“无选择”的境地。
许多殡葬中介在提供“一条龙”、“包干”服务后,并不会给死者家属提供正规发票。这不仅使家属难以了解真实的花费情况,而且为中介赚取差价、牟取暴利提供了便利。这其中包含了种种匪夷所思、甚至重复的收费项目。丧者家属即使不情愿,也只能在“享受服务”后一一埋单。
这种乱象背后揭示了的监管漏洞和基本公共服务的缺位。为何太平间会从一个宁静之地变质为如今的圈钱宰人之地?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民政部门亟待制定殡葬服务定价规范
面对当前殡葬行业乱象,民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已经发出呼吁,希望丧者家属能够理性消费。在实际操作中,理性消费往往遭遇“不孝”、“不吉利”、“不公开”的霸王式服务阻碍。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丧者家属既能够尊重传统习俗,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消费,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家们普遍认为,治理殡葬问题乱象,民政部门和工商部门应联手行动,共同承担责任。民政部门作为殡葬服务的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具有操作性的定价规范,从根本上堵住行业暴利口子。对于那些违反规范的个人和单位,应该采取严肃查处的措施,彻底刹住不正之风。毕竟,任何行业乱象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利益链条,唯有斩断这些利益链条,才能彻底根治殡葬行业的乱象问题。
为了减轻困难群体的负担,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行动。在对部分困难群体实施殡葬服务费用减免的基础上,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推行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这不仅体现了对困难群体的关爱和支持,也彰显了在殡葬行业乱象治理中的决心和行动。这种政策的推行无疑会对整个殡葬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推动行业规范化、透明化发展。
广州市民政局近日提出,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对户籍居民实施免费殡葬服务。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当前殡葬行业乱象的有力回应,也是对丧者家属实际需求的有力保障。期待更多地方能够跟进这一政策,共同推动殡葬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理性看待殡葬服务消费问题,支持部门的改革举措,共同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更多相关新闻,请关注各大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