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本药物100%抽验 短信可全程追踪药品流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对自己日常使用的药品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关注。近日,记者从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了解到,北京已经实现了基本药物出厂的全程监管,这不仅关乎药品的质量安全,更是对公众健康的有力保障。
药品的“旅程”如今可以通过一部手机轻松追踪。只需下载一个手机软件,扫描药品包装上的电子监管码,即可了解药品的生产厂家、规格等基本信息,甚至追踪药品的流向。这一电子身份证制度,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查询方式,更是对药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而除了基本药物,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以及第二类精神药品等也已经实现了电子监管。预计到今年年底,所有的进口药品都将纳入这一监管体系,实现药品的全程追溯。这意味着,每一盒药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每一个环节都将受到严格的监管,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不仅如此,北京市还建立了药品追溯系统,通过这一系统,药监部门可以及时了解药品的流向信息,对于违法、违规行为也可以迅速通报、查处。这一系统的建立,不仅让药企规范自身行为,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的用药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还针对儿童用药进行了重点监测。近期,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全市7家医院启动了为期6个月的儿童呼吸系统药物阿奇霉素的重点监测,以完善该类儿童药物的安全性。这一举措无疑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及时发现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北京市建立了大规模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这一体系覆盖了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网络。北京市还首创了“北京市药物警戒站”,对上市药品开展重点监测,针对各种药品安全风险信号进行及时应对。
北京市在药品监管方面所做的努力,不仅体现了对市民健康的关心,也为全国树立了榜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地区也将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共同为公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在2012年的北京,四家顶尖医院启动了一场关于四种药品,包括胺碘酮等的重点监测项目。这个项目的目标是从患者用药的初始时刻起,就进行细致的观测和记录。通过对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进行持续的观察,研究人员深入了解了用药人群的特征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这为今后的药物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随着儿童药物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将今年的焦点放在了儿童药物上,特别是儿童呼吸系统常用药物阿奇霉素。阿奇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代表,因其抗菌谱广泛、吸收迅速、药效显著等特点,在儿科领域备受青睐。它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其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头痛、发热和皮疹等症状。
为了增强公众对药品安全的了解,北京市药监局网站特设了“药品安全”专栏。这个专栏定期发布各类国内外上市药品的安全性信息,以及普及用药常识。从2010年开始,该网站每季度都会向公众通报基层医院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提醒公众注意常用基本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这一系列的举措,展示了北京市对药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了解药品的特性和可能的不良反应,是合理安全用药的重要一环。毕竟,每一款药物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潜在风险。在享受药物治疗带来的益处的我们也需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风险。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北京市药监局网站的“药品安全”专栏以及相关的报道。(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