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中的中岳是什么山(中国五岳山介绍)
钟爱漫步于静谧的小溪边,沉醉于泰山顶上的壮丽日暮。心中怀揣着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带着一颗空灵的心,游历五岳,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不负此生。
这种憧憬,或许源自内心深处的某种冲动,也可能是一种对过往记忆的怀念。生活总是忙碌而充满变数,曾经的憧憬往往会被抛到脑后。回首间才发现,那些被遗忘的愿望已经久违了。即使无法亲身踏足其中,我们也可以一探五岳的奥秘。
何为岳?岳即高大之山,群神所居之地。据古代传说,五岳是帝王巡狩祭祀的圣地。五岳的得名可追溯到尧舜时代,那时四岳是主管方岳的官吏职称。天子巡狩时,各主管方岳的官吏在其驻地选择高山放火发出信号,召集诸侯。于是最早发信号的几座山便成为了岳官的首府。随着历史的演变,五岳名山逐渐成为了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
这五座名山各具特色,大自然孕育了它们各具其美的山水景色,而人类又在这其间创造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它们不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一幅幅“重彩画”,一本本博大精深的“史书”。每一座五岳名山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质。
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这些名山的地史形成时间非常古老,至少有二十亿年的历史。它们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山,更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秦始皇于泰山设坛封禅,正式列入史籍,也有史可循的历史两千多年。
进入现代旅游时代,这些五岳名山更是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们不断开放与包容,接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文化上,各路文人墨客、名道高僧共同缔造了丰富多彩的五岳名山文化。它们的发展性与完美性也展现得淋漓尽致,从不断的变迁中展现出各自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为了更好地了解五岳名山,我们可以分别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五岳名山的选择也体现了古代帝王的智慧,它们都位于中央王朝统治中心的五个方位上,具有象征意义。这些名山不仅道路通直平坦,利于车马行驶,更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五岳的具体所指在历史上也有所变迁。如周朝时以华山为中岳,以吴山为西岳;周平王迁洛邑后,以嵩山为中岳,华山为西岳;汉武帝曾封霍山为南岳;汉宣帝时期确定的北岳也并非今日我们所指的恒山地区。这些变迁反映了古代王朝统治中心的变动和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它们不仅是大好山川的代表,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虽然我们无法亲身踏足其中,但我们可以一起领略它们的美丽与魅力。让我们共同五岳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结晶。在华夏大地的辽阔版图上,因元、明、清三朝之都均设在北京,曲阳在其南,使得称北岳的说法一度显得名不正言不顺。直到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经过礼臣的建议,才将北岳的祭祀之地改设在山西的浑源。尽管五岳中的东岳泰山自古以来未曾有过名称或位置上的变动,泰山依然被尊称为“五岳独尊”,“天下名山第一”。
位于山东省泰安县境内的泰山,又被称为“岱宗”。“岱”寓意大山和长辈,意味着泰山在中国众多山脉中的地位如同长辈一般尊贵。海拔高达1545米的泰山,在五岳的高度排名第三,但其地位却如同首领一般崇高。它被誉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在中国的众多名山中独树一帜。
泰山的名声远扬,部分源于孔子的名言:“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佳话流传千古,使得泰山逐渐成为“伟大”和“崇高”的象征。历代帝王将其视为“神”的化身,据史书记载有72位皇帝曾来此封禅。无数的文人墨客也留下诗词歌赋和题字,歌颂泰山,使其留下的文物古迹众多。
从山脚的岱庙到山顶的碧霞寺,沿途有众多的碑刻和古建筑,仿佛是一座文物宝库。特别是岱庙,规模宏大,是中国几个主要的宫殿式建筑群之一。而西岳华山以其奇险峻秀著称,被誉为“天下奇险第一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其主峰落雁峰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顶天立地之感。恒山则是五岳中最高的山脉,高耸入云的主峰天峰岭更是气势恢宏。悬空寺是恒山的一大名胜,巧妙地镶嵌在悬崖峭壁上,蔚为壮观。至于南岳衡山则是以风景秀丽著称。“南岳独秀”更突显其独特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底蕴。每个人对于五岳的赞叹都是发自内心的:“不登泰山不知天之高,不到华山不知路之险……”只有真正走过五岳的人才能深刻领会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惊叹。这些雄伟的山脉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类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