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老年休克的原因
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脆弱性与休克的多元因素
老年人群的身体状况普遍较为脆弱,新陈代谢减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下降,容易遭受各种疾病的侵袭。有时,某种疾病会伴随多种并发症,使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休克等严重症状。那么,老年人休克的一般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从疾病的原因和机制中一探究竟。
一、病因分析
1. 低血容量休克:由于出血、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骨折等导致的严重失水或大量失血。
2. 创伤性休克:由创伤导致的血液和血浆的大量流失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创伤因素的参与。
3. 感染性休克:由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原虫、真菌等感染引起的。
4. 心源性休克:由各种心血管疾病引发的心肌收缩力减退、心脏射血障碍或大血管血流障碍等导致的泵功能衰竭。
5. 过敏性休克:由过敏原抗体反应引起。
老年休克多见于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和低血容量休克。
二、发病机制探讨
尽管休克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各种休克在一定阶段会表现出相似的病理生理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绝对或相对的有效血液循环减少、组织灌注低、身体神经体液调节的补偿和代偿过程失衡、代谢紊乱以及微循环障碍等。如不及时预防和控制,可能导致心脏、脑、肾、肺功能衰竭,甚至细胞坏死等重要器官的损伤。
1.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为了弥补有效循环血液的不足,交感神经活动会迅速增强,释放儿茶酚胺,导致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增加心血输出量,提高左心血液排出。交感活动过度增强也可能加重心脏缺血缺氧,影响心脏排血功能。在休克期间需要谨慎使用外源性收缩血管药物。
实验表明,迷走神经也参与了休克过程。大量乙酰胆碱在神经突触间隙积聚,兴奋M-胆碱能受体,抑制心肌收缩,使心率减慢。乙酰胆碱还能使微静脉收缩更为显著,但也会破坏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代偿能力。
2. 其他参与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的体液因子、介质和代谢物:
(1)休克因子:在休克时,溶酶体膜的稳定性降低,产生心肌抑制因子(MDF)等,加重休克的发展。糖皮质激素可稳定溶酶体膜,减少休克因子的产生。
(2)前列腺素:休克时,细胞内Ca2+磷脂酶过载激活A2,产生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TXA2)等。TXA2具有缩血管和促血小板聚集作用,而PGI2则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积累的作用。这些药物在休克治疗中有一定的效果,但使用时需要谨慎考虑其副作用。
(3)肾素-血管紧张素:肾脏低灌流和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素释放,转化为血管紧张素,强烈收缩血管,加重循环障碍。
(4)组胺:休克、过敏、炎症可引发组织释放组胺,持续释放会加剧休克的恶化。
(5)内源性样物质:实验发现内啡肽等具有降低血压和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在休克过程中释放量增加。
(6)氧自由基:休克期间氧自由基增多,会损害毛细血管内皮,增加毛细血管渗透性,参与休克的发病和发展。使用自由基清除剂来防治休克是一种尝试。
在细胞或细胞膜受损的情境下,会发生Ca2+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的异常流动。这种Ca2+浓度调节能力的丧失会导致大量Ca2+在细胞中积聚,对细胞造成损伤甚至死亡。幸好,有一种Ca2+药物能够阻止通道阻滞,阻止Ca2+小动脉平滑肌细胞跨膜内流,被用作血管扩张剂。针对休克的实验表明,维拉帕米能显著提高动物生存率,减少心肌损伤和小肠出血性坏死。在猫失血性休克的情况下,它不仅能提高血压,还能减少溶酶酶的释放和心肌抑制因子的产生。
钙拮抗剂的临床应用却可能导致心肌抑制和低血压,因此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评估。除了Ca2+,其他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和纤维连接蛋白也在休克中扮演重要角色。
休克初期的微循环障碍是由于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引起的。这种兴奋导致微动脉、微静脉等血管痉挛,动静脉短路开放,减少微循环血流灌注。如果低灌注持续,组织细胞将缺氧,酸性产物增加,微循环血管将失去对内源性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血流淤滞、酸性产物增多、微静脉扩张和血管内皮损伤会促进血小板凝聚,形成弥散性毛细血管凝血(DIC),可能导致组织细胞坏死。在休克处理中,微循环的状态及其对治疗的反应应经常注意,以预防DIC的发生。
休克时的身体代谢性酸中毒常引发过度通风,呼吸深而快,降低PaCO2。由于肺内氧传递障碍、组织血流灌注减少以及细胞水平红细胞氧离减少,导致氧气摄入和利用能力下降。休克期间的组织缺血缺氧会导致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功能障碍,合成ATP减少,消耗增加,引发细胞水肿,影响各器官的功能。细胞Ca2+超载会进一步加重能量代谢障碍。
在休克状态下,由于糖原耗尽和肝功能衰竭等原因,早期休克可能导致低血糖。后期由于身体分解脂肪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酸和一些酸性氨基酸增多,加之肝脏处理乳酸和肾脏去除酸性物质的能力降低,会引发代谢性酸中毒。这些后果包括加重红细胞聚集、促进DIC、减少心肌收缩等。
对于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方面,休克可能导致心脏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肌缺血缺氧等问题。在肺部方面,由于肺血管持续痉挛和肺泡上皮细胞的受损等问题会引发急性呼吸衰竭。对于大脑来说,由于其自我调节功能差和脑动脉硬化等问题,在休克期间容易发生脑水肿和脑细胞损伤。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其心血管系统补偿能力较低和存在慢性气管炎等问题更容易引发急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呼吸衰竭。这些都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的表现,在休克早期尤为显著。休克时,身体各部位的小动脉会收缩,导致相应器官的灌注量减少。
(4)肾脏方面,肾小动脉的收缩会导致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晚期甚至可能出现肾微血栓,从而引发急性肾衰竭。这一过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5)肝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肝细胞缺血坏死,导致功能受损,表现为血清GPT及GOT指标的上升,进一步影响代谢、吞噬和解毒功能。这不仅对身体造成伤害,还会使病人感到疲惫无力。
(6)胃肠道是另一个受休克影响严重的部位。缺血损伤可能导致应激性溃疡、糜烂和出血。细菌和毒素容易通过肠粘膜进入血液循环,肠因子甚至可能导致不可逆的休克状态。
作为家庭的一员,尤其是家中有老年人的朋友,你是否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呢?他们是否曾经发生过休克?如果你发现老年人身体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带他们去医院检查。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你可以考虑为他们购买一些保健品。预防总比治疗来得更为重要,不是吗?我们不能等到疾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应该提前预防,保障他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