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的治疗措施

生活常识 2025-04-01 05:16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一、辨证要点:

大便的状况,不同的病因会导致不同的证型。譬如大便稀溏夹杂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如同败卵,这往往是由于伤乳伤食所致。大便清稀,泡沫较多,颜色淡黄,臭气不明显,通常是风寒引起的。而水样或蛋花汤样便,量多,色黄褐,气味秽臭,伴有少许粘液和腹痛,多为湿热所致。大便的虚实之分也为我们提供了诊断依据。病程短、腹泻急暴、腹痛剧烈的通常是实证;而病程长、腹泻缓慢、腹胀喜按的则多为虚证。这些辨识要点有助于我们准确诊断病情。

二、治疗原则:

腹泻的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对于实证,主要目的是祛邪,根据具体的证型,进行消食导滞、祛风散寒或清热利湿。而对于虚证,重点在于矫正,通过健脾益气、补脾暖肾等方法进行调理。除了内服药,外治、按摩、针灸等也是常用治疗手段。

三、具体证型及治疗:

1. 伤食泻:大便稀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治疗应消食导滞,常用保和丸加减。如腹胀腹痛加剧,可加木香、厚朴、槟榔等药物理气消胀止痛;若伴有呕吐,则加入藿香、生姜和胃止呕。

2. 风寒泻:大便清稀,泡沫多,肠鸣腹痛,伴有恶寒发热、鼻涕清等症状。治疗需疏风散寒、化湿和中,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根据症状加减药物,如大便稀薄加防风炭祛风止泻,腹痛加木香、干姜理温散寒止痛等。

3. 湿热泻: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腹泻急迫频繁,气味臭秽,或见少量粘液。治疗需清热利湿,常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此证型多伴有热象,需注意清热与利湿并重。

四、脾虚泻

此种腹泻症状表现为大便稀疏不臭,通常在食后出现,时而轻时而重,患者面色苍白,身体消瘦,神情倦怠。根据舌诊,舌苔白而淡,脉象微弱。

从中医角度看,这是脾胃虚弱的表现。清阳不升,运化失职,导致大便稀疏。由于脾胃功能虚弱,无法承受过多的食物,所以在食后容易引发腹泻。长时间的腹泻会导致生化不足,气血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症状。

治疗方法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止泻。主要处方为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物包括党参、白术、茯苓等,以益气补脾。山药、莲肉、扁豆等则能健脾化湿。如患者胃不好,舌苔油腻,可加入藿香、陈皮等以芳香化湿,理气消食。若患者腹胀不适,则可加入木香、桔子等以理气消胀。针对长期腹泻且无明显积滞的患者,可加入肉豆蔻、诃子等药物以固涩止泻。

还有脾肾阳虚泻的情况。患者长期腹泻,大便稀疏,甚至出现脱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舌诊显示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这种情况的治疗需要补脾温肾,固涩止泻。主要处方为附子理中汤加四神丸加减。常用药物如党参、白术等能健脾益气,而干姜、吴茱萸等则能温中散寒。附子、补骨脂等可温肾暖脾、固涩止泻。针对脱肛的情况,可加入黄芪、升麻等药物以提升中气。

还有变证如气阴两伤和阴竭阳脱等。气阴两伤的患者腹泻无度,质稀如水,精神萎靡,眼眶和前囟凹陷,皮肤干燥或枯萎。治疗需益气养阴,酸甘敛阴。处方为人事黑梅汤加减。阴竭阳脱的患者则多见腹泻频繁,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哭声微弱无泪,需挽阴回阳,救逆固脱。

整篇文章以生动的文笔,深入解读了脾虚泻以及其他相关病症的症状、分析和治疗方法,让人对中医的腹泻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