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胸腹裂孔疝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生活常识 2025-03-31 17:52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胸腹裂孔疝:深入探究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探究

胸腹裂孔疝的出现与腰肋三角区的发育延迟或融合不完全紧密相关。这一病症的深层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主要因素。膈肌的发育延迟或融合不完全导致形成疝环。这一结构大多位于左后外侧,缺陷裂纹的形态多样,如三角形、卵圆形等。值得注意的是,缺损范围大小不一,小的仅1cm,大的可占据整个半横膈膜,甚至导致一侧横膈膜几乎完全缺失。通常情况下,前横膈膜发育较好,而后横膈膜则可能出现发育不良或完全缺失。缺损过大的情况下,横膈膜的修复较为困难,术后复发的风险也相对较高。胸腹裂孔缺损一般不易发生嵌顿,但较小的疝环容易发生嵌顿,导致肠道进入胸部造成压迫,影响呼吸和循环。

二、疝囊的影响

在胸腹裂孔疝中,疝囊的存在与否以及大小对病情发展有重要影响。大约10%~15%的胸腹裂孔疝病例涉及疝囊。无疝囊的病例占大多数(85%~90%)。如果腹部器官在胚胎8周前滑入胸腔,或胸腹裂孔关闭延迟甚至未关闭,则无疝囊。相反,如果胸腹膜褶皱有疝囊,则由胸部和腹膜两层浆膜组成,中间有一些结缔组织或罕见的肌肉组织。由于疝囊的限制,进入胸部的腹部器官数量和体积相对较小,对胸部器官的影响也较轻。但无疝囊的情况下,大量肠等腹部器官可进入患侧胸膜腔,对胸部器官产生较大影响。疝囊的存在与否与肺部发育的影响程度直接相关。

三、肺部发育的影响及并发症

肺部的正常发育始于胚胎的第四周,并经历多个阶段。如果胚胎第8~9周膈肌未闭合,肠环进入胸腔,可能会压迫肺部发育的支气管和肺动脉,阻碍其正常发育。这会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肺发育不全、肺不张等。先天性胸腹裂孔疝患者可能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和心脏病等。一些学者通过动物及人体实验发现,此类患儿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正常新生儿少,可能导致肺功能下降。

四、发病机制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胚胎期胃、肠道等大量腹部器官进入胸部,压迫肺部,导致肺部发育受阻。新生儿出生后表现为呼吸困难。开始呼吸后,吞咽空气进入胃肠道,进一步加重肺部压力,阻碍气体交换,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胸腹裂孔疝是一种复杂的病症,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深入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缺氧与酸中毒会导致肺血管痉挛,这一生理反应会增加肺动脉的阻力。随着动脉导管和卵圆孔的血液分流从右向左加剧,低氧血症和酸血症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形成了一种不良循环。

在胎儿期,大部分右心室排出的血液并不会直接通过肺部。相反,这些血液会通过卵圆孔或动脉导管分流到主动脉,然后流向胎盘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分流现象主要是由于胚胎肺充满液体以及肺小动脉因血氧含量低而收缩,导致肺血管阻力增高。随着新生儿的诞生,肺部开始充满空气,肺泡中的液体被吸收。由于肺小动脉因氧分压上升而扩张,肺血管阻力迅速降低。新生儿在脐带断裂后血压上升,循环模式也逐渐转变为成人循环模式。

若新生儿肺血管发育异常,也可能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以及肺外的右左分流现象。这些发育问题可能表现为肺血管广泛细小,降低了肺血管的总血容量;肺动脉分支减少,导致单位肺组织内的血管数量下降;以及肺小动脉平滑肌层变厚。

在先天性膈疝伴随肺小动脉发育不良的情况下,管壁肌层肥厚对低氧和高碳酸血症极为敏感,更容易引发血管痉挛。这也是儿童肺动脉高压和右左分流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肺血管痉挛的因素,肺发育不良、肺血管普遍较小以及肺动脉分支数量少,直接导致肺血管总血容量下降,也是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血液循环右左分流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到疝环(膈肌缺损)的问题。过大的疝环很少出现嵌入现象,而较小的疝环则很容易发生嵌入。当个体咳嗽、哭泣或用力排便时,腹部压力会增加,导致更多的胃肠道进入胸部。由于疝环的压力,肠道排空出现障碍,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绞窄。随着肠壁水肿和肠扩张的加剧,对肺和心脏的压力逐渐加重,个体的呼吸和循环功能逐渐受损。如果嵌入的肠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绞窄坏死和穿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胸腹感染和中毒性休克。

上一篇:垂体瘤手术入路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