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的四个分期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它背后的知识却鲜为人知。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烧伤及其带来的体液渗出期。烧伤后的体液渗出是烧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无论烧伤的程度深浅,体液渗出都是不可避免的。在烧伤初期,血管扩张、皮肤红肿和疼痛,水肿现象并不明显。但随着烧伤的加重,烧伤区域及其周围会出现水肿,形成水泡。水泡的表皮在剥离后,暴露出的真皮部分会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渗出。关于体液渗出的主要原因,与烧伤后内皮细胞的损伤、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有关。大量的血浆样液体从血液循环中渗出,形成水肿或自伤口流出。关于烧伤导致体液渗出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认为与多种物质如组胺、羟色胺等有关。随着毛细血管渗透性的变化,烧伤区域及其周围的细胞会出现代谢紊乱,如细胞水肿等。当烧伤面积较大时,由于皮肤屏障的破坏和大量水分的蒸发流失,人体需要补偿大量体液。如果不及时救援或补偿不足,会导致循环血量下降,进而引发休克等症状。由于大量体液渗出,烧伤休克主要为低血容量休克。为了纠正或预防休克,我们需要积极治疗,如快速补充血容量、增加心脏出血量等。烧伤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内脏并发症,如急性肾衰竭、肺并发症等。除了这些并发症外,烧伤还会导致心脏出血量的下降。除了血容量减少的原因外,还可能存在心肌抑制因素和烧伤血浆中的有毒因素抑制或损害心肌。对于严重烧伤患者来说,心脏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烧伤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病症,需要我们及时正确地处理和治疗。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范烧伤风险,同时对于遭受烧伤的人要及时进行救援和治疗。体液渗出是烧伤后的常见现象,一般会持续36至48小时。对于严重烧伤,这一过程可能会延长至48小时以上,甚至达到72小时。随后,血液动力逐渐稳定,毛细血管的渗透性恢复,水肿开始消退,伤口逐渐变得干燥,进入回收期。
在这一回收期,对于大面积烧伤的患者来说,血液可能会稀释,尿量和尿钠排出量增加。如果不加注意继续大量输液,可能会出现循环血量过多、脑水肿和肺水肿等风险。若伤口在回收过程中感染,细菌及其毒素会随水肿回流至体内,可能引发毒血症或败血症。在这一阶段,选择针对性的抗菌药物至关重要。回收期的长短取决于烧伤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发生伤口感染。
随后进入急性感染期,烧伤伤口的坏死组织和渗出物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深度烧伤区周围因血栓形成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和代谢障碍,使得自身抗感染物质难以到达局部,细菌繁殖难以控制。在这一阶段,休克或休克后的急性感染是对烧伤患者的严重威胁。烧伤的深度和面积越大,感染的机会和严重性也随之增加。
细菌感染的来源多样,包括受伤后的环境污染、接触污染以及残留在毛囊、皮脂腺等处的细菌。近年来研究发现,在严重烧伤过程中,肠道粘膜屏障可能失控,肠道细菌和内毒素可通过淋巴液和血液迁移到全身,导致肠道感染。受伤后的3至10天是水肿回收期,此时休克后内脏和身体功能尚未调整,局部肉芽屏障尚未形成,水肿液中可能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易于发生全身炎症过度反应和细菌入侵。身体的免疫防御系统在烧伤后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得身体对入侵微生物的敏感性增加。
在水肿回收期的高峰期,急性感染尤为严重。虽然随着健康肉芽屏障的形成,感染机会逐渐减少,但预防全身性感染仍是关键。在此期间,内脏等并发症也较为常见。预防烧伤感染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积极维持身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尽快去除坏死组织、以及尽快封闭伤口。
最后进入修复期,包括伤口修复和功能修复。伤口修复过程在炎症变化后不久开始。轻微的烧伤如浅表性烧伤,通常会在几周内愈合,不留疤痕。对于深二度烧伤,恢复过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并可能依赖残留皮肤附件的上皮再生来覆盖伤口。在伤口上,一段经历尤为严峻。当伤口处在未增殖的上皮岛上,这里的伤口愈合之路颇为波折。伤口会形成数量不一的肉芽组织,经过时间的洗礼,很可能会留下疤痕。面对二次烧伤乃至三次烧伤,这些深度伤口让皮肤附件遭受彻底破坏,唯有依赖周围的上皮细胞逐步向内生长修复。而当伤口过大,若无皮肤移植介入,自行愈合的难度陡然增加,甚至可能形成顽固的慢性溃疡,留下的疤痕也会更加明显。
无论是深度二次烧伤的痂壳,还是更为严重的三次烧伤的痂壳,它们大多会在受伤后的2至3周或更长时间,与肉芽组织逐渐分离。这一过程伴随着自溶性的痂壳去除。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大量的坏死组织液化,感染风险上升,而且随着大量的肉芽组织暴露,体液损失严重。这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如脱水、缺钾、低蛋白血症、贫血等。
如若不能及时去除这些焦痂或痂壳,人体的抵抗力会受到考验,甚至可能引发全身感染。针对深度烧伤的手术治疗,近年来因烧伤治愈率的大幅提升而备受重视。这一切的背后,是医学对于深度烧伤的深入理解和不断进步的医术。
进入康复期后,深二度及三创面愈合后的伤口依然需要经受考验。特别是在易受压和摩擦的活动部位,早期常会出现反复的水疱。这些水疱破溃后,又会暴露出新的创面。若处理不当,可能形成大面积创面,需要长达半年甚至一年才能愈合。深度烧伤愈合后,局部会产生瘢痕。这些瘢痕轻则扁平、失去弹性,重则增生凸起、引发挛缩畸形。瘢痕处常常伴有难以忍受的痒痛感,在安静时分和天气变化时尤为显著。
对于大面积的深度烧伤,由于大部分汗腺被破坏,人体的散热调节体温能力会受到影响。在炎热的夏季,伤员会感到极度不适,需要经过两到三年才能逐渐适应。除此之外,烧伤伤员还需要经历心理调整和内脏功能修复的过程。康复期的长短因病情而异,有的需要数月或数年。部分伤员还可能面临并发症或后遗症的挑战,如骨关节畸形、尿路结石、心功能障碍、脑病、瘢痕恶性变等。
在这一漫长的康复过程中,伤员们需坚定信心,积极面对。鼓励他们进行艰苦的功能锻炼,并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疗疤痕增生和瘢痕挛缩。希望他们早日恢复正常生活,重返工作岗位。这是烧伤的四个阶段的细致划分。相信这篇文章的详细介绍能为你带来帮助。但前提是,你需要保持清醒。愿你在面对烧伤时能够及时处理,顺利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