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衰竭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生活常识 2025-03-30 10:09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临床表现:

慢性呼吸衰竭的症状表现涵盖原发病的症状以及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带来的器官损伤。当慢性呼吸衰竭急剧加重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急剧发生使得临床表现更为严重。这不仅取决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更与发生速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

1. 呼吸功能障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加,常伴随呼吸浅、鼻扇动、辅助肌肉参与呼吸活动。在COPD患者中,因气道阻塞和呼吸泵衰竭,呼吸困难尤为明显。有时还会出现呼吸节律紊乱,如潮式呼吸、叹息呼吸等。

2. 发绀:尽管被视为低氧血症的可靠体征,但发绀的敏感度并不足够。事实上,当血氧分压降至一定水平时,即便血红蛋白未达50g/L,发绀也可能出现。舌色发绀比嘴唇和指甲床的发绀更早、更明显。

3. 神经精神症状:轻度缺氧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定向障碍;严重缺氧则可能出现头痛、兴奋、抑制、嗜睡、抽搐、意识丧失甚至昏迷。特别是在慢性胸肺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时,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迅速发生,可能出现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这时可称为肺性脑病。

4. 因二氧化碳潴留和严重缺氧导致的心悸、球结膜充血水肿、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低血压等症状。

5. 消化系统症状包括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异常等,这些都与二氧化碳潴留和严重低氧有关。

6. 肾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肾功能不全,多见于功能性肾功能不全,在严重二氧化碳潴留和晚期缺氧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肾衰竭。

呼吸衰竭常常伴随着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由于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以及临床治疗中的糖皮质激素、利尿剂和食欲不振等因素的影响,常见的动脉血气异常和酸碱失衡类型包括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等。

诊断:

一、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

在血液中,氧的存在形式既包括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形式,也包括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其中,CaO2代表了这两种形式的氧的总和。对于健康的个体,CaO2的参照值为20ml%。当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为75%,其含氧量CVO2为15ml%,这意味着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后,约有5ml的氧供组织利用。当血红蛋白减少,SaO2低于正常时,尽管血氧含量仍在正常范围内,但组织的氧供应可能会受到影响。

二、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

PaCO2指的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其正常范围在4.6kPa至6kPa之间(即35-45mmHg)。如果PaCO2高于6kPa,通常意味着通风不足;而如果低于4.6kPa,则可能表示过度通气。在急性通风不足的情况下,当PaCO2超过6.6kPa时,pH值已经低于7.20。而在慢性呼吸衰竭的情况下,由于机体的代偿机制,PaCO2的升高会影响循环和细胞代谢。PaCO2超过6.65kPa被用作呼吸衰竭的诊断指标。

三、血液的酸碱平衡pH值

pH值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值,其正常范围为7.35至7.45。当pH低于7.35时,表示失代偿性酸中毒;高于7.45则表示失代偿性碱中毒。临床症状和pH值的偏移更为密切相关,更能反映酸碱中毒的性质。

四、碱过剩(BE)

BE是在特定条件下,将血液滴定至pH7.4所需的酸碱量,它是人体代谢性酸碱失衡的定量指标。当BE为正值时,表示代谢性碱中毒;为负值时,表示代谢性酸中毒。其正常范围在0±2.3mmol/L,并在纠正代谢性酸碱失衡时,可作为预测抗酸或抗碱剂量的参考。

五、缓冲碱(BB)

BB是血液中各种缓冲碱的总含量,包括重碳酸盐、磷酸盐、血浆蛋白盐、血红蛋白盐等。它反映了人体对抗酸碱干扰的缓冲能力,以及机体对酸碱失衡的代偿情况。正常值为45mmol/L。

六、实际重碳酸盐(AB)

AB是血浆中碳酸氢根在实际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下的含量。它受呼吸和代谢的影响,正常值为22-27mmol/L。当体内固定酸过多时,血浆中的HCO3-可以通过缓冲而稳定pH值。

七、标准碳酸氢盐(SB)

SB是在特定条件下测量的血浆中碳酸氢根的含量。它反映了体内HCO3-储备的数量,并表明了代谢因素的趋势和程度。当SB下降时,表示代谢性酸中毒;升高时,表示代谢性碱中毒。当AB大于SB时,表示有CO2潴留。

八、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CO2CP正常值为22-29mmol/L,它反映了体内主要的碱储备。由于呼吸性和代谢性因素的影响,CO2CP不能完全反映酸碱平衡状态。在评估酸碱平衡时,必须综合考虑临床和电解质数据。

在慢性呼吸衰竭的情况下,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因、病史、诱因、临床表现和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对于明确诊断、分型、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的诊断标准为PaO2、PaCO2和pH值的异常,以及吸O2氧合指数的计算结果。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