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心理保健
核心提示:克服麻痹思想,警惕糖尿病并发症。
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糖尿病患者可能会逐渐对疾病产生轻视心态,导致饮食控制不严、自我监测马虎,甚至药物不规律。这种态度只能让血糖波动升高,加速并发症的到来。
糖尿病是一种普遍且困扰患者的疾病。饮食是降糖治疗的基础,忽视这一点是并发症的罪魁祸首之一。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与关心。
一、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
长期承受疾病压力、反复血糖检测、长期胰岛素注射等,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加剧内分泌紊乱、失眠和不良反应,从而加重糖尿病病情。尤其是老年患者,因特殊认知缺陷而强烈依赖家庭支持。
新发病、病程长、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以及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心理障碍更为显著。年轻患者则可能因糖尿病而担心婚姻和未来育儿问题,感到孤独和恐惧。
二、糖尿病患者的五大情绪
1. 易怒:患者对糖尿病缺乏正确认识,期望治愈疾病,却因血糖持续升高而陷入痛苦和无聊。
2. 不能接受现实:患者无法接受每天测量血糖和注射胰岛素的现实,难以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疾病需要。
3. 心理失衡:患者可能对生活失去信心,因必须终身控制饮食而感到困扰。
4. 焦虑和恐惧:担忧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未来,产生高度的紧张和恐惧。
5. 自责:患者感到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因治疗费用而愧疚。
三. 糖尿病心理保健要点
1. 明确糖尿病是可控制的疾病,只要科学对待,血糖就能得到更好的控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2. 保持精神放松,不要忽视糖尿病的严重性。只要认真对待,血糖控制得当,就能避免严重的后果。
3. 纠正错误观念,明确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不能因听之任之而导致严重后果。
4. 培养规律的生活节奏,建立新的生活规律以适应胰岛素分泌不足的问题。
5. 加强体育锻炼和自我管理,提高抵抗力,培养自我控制能力,遵循控制饮食和限酒的治疗原则。
6.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导致血糖升高。这需要长期的自我磨练和控制。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克服麻痹思想,科学对待糖尿病,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敞开心扉,多谈大事,不拘小节。人生旅途上,无论职场还是生活,一帆风顺的航行并不存在。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挑战和不如意,特别是在面对职称评定、薪资调整或工作变动时。这些困扰和挫折往往会引起情绪的波动,而这种波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会导致血糖的波动,加剧病情。
我们不能让健康被这些琐碎事务所困扰,不能让不愉快的事情占据我们的心灵。我们要学会放下包袱,对名利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的不利因素。
与此我们需要克服那种因疾病带来的懒散和放任。随着病程的延长,一些患者在疾病面前逐渐失去热情,饮食控制变得松懈,自我监测也变得马虎。药物不按时服用,血糖不经常检测,仿佛一切照旧,但这只会加剧血糖的波动或升高,提前糖尿病并发症的到来。
作为糖尿病患者,我们应该拥抱生活,多与他人交流,参加各类有益的活动。生活的丰富多彩会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放松,减轻疾病带来的压力和烦恼,也有助于控制血糖。与病友的交流更是宝贵,我们可以分享控制糖尿病的经验,互相鼓励,共同对抗病魔。
治疗糖尿病确实需要一些“麻烦”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按时服药、监测血糖和尿糖。但这些“麻烦”都是为了保证病情的稳定,是控制疾病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克服抵触心理,不要把这些治疗手段视为负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出现并发症的后果将更为严重,届时付出的努力和承受的痛苦将远超现在。
对于2型糖尿病和抑郁症的患者来说,及早寻求专业的抗抑郁治疗至关重要。抗抑郁治疗不仅能减轻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还能改善血糖状况,缓解神经病变疼痛。
家庭的支持是糖尿病患者生活中的重要支柱。与此常出门走走、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抑制糖尿病进一步恶化的最佳方式。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糖尿病,以持久的耐心与之抗争。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病情一定会逐步好转。与糖尿病的这场战斗中,我们一定能迎来生活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