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前后的外阴白色病变是什么
随着围绝经期的来临,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和雌激素的逐渐缺失,女性的外生殖器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一系列变化主要以不同程度的萎缩为主。通常,皮肤在四十岁左右开始显现老化的迹象,而在绝经后的五到十年内,这些变化会变得更加明显。
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由女性阴皮肤和粘膜营养障碍引发的组织变性和色素变化的疾病。该病以外阴瘙痒、破裂、剧烈疼痛及皮肤变化为特征,治疗过程困难且易复发,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此病变是一个慢性过程,病程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十年。由于对其病因尚未明确,因此命名和治疗方法也尚未统一。
历史上,女性阴皮肤和粘膜出现变白、变厚或萎缩的外阴疾病曾被统称为外阴白斑,甚至被误认为癌症的早期病变。过去主张早期切除。由于对疾病的认识深入,诊断标准逐渐明确,对外阴白斑的认识和治疗存在混乱的现象逐渐得到了改善。许多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并统一对外阴白色病变的命名和分类。
经历了长时间的争论和探讨,现在对外阴白斑的认识更加深入。过去二十年来,对外阴白斑的概念逐渐扩展到包括非典型增生者在内的粘膜上皮病变。为了避免混淆,大多数学者主张废弃外阴白斑这一术语。在1987年的第九届国际外阴疾病会议上,新的分类命名被提出,包括粘膜上皮病变和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等。
目前,尽管有了统一的命名,但在临床诊断时,我们仍需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类来判断。在检查前,一般可以暂时称为外阴白病变或外阴白皮病,这个术语包括了增生性外阴皮肤病变、硬化苔藓、外阴不典型增生、外阴白癜风等各种情况。这一改变旨在更准确地描述病情,以便为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对于外阴白色病变这一疾病,我们需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和治疗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