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了解宫颈糜烂吗
对于宫颈糜烂这一疾病,许多女性初次听闻都会感到恐慌,仿佛遭遇了重大的健康危机。真正深入了解后,我们会发现其实不必过于惊慌,也不应忽视其存在的潜在风险。
宫颈颜色的变化,是由于激素的影响,使得宫颈外的鳞状上皮和宫颈内的柱状上皮在交界处发生位移。当柱状上皮较薄时,下面的血管便会显露出来,使得宫颈呈现出红色的外观,这并非真正的“糜烂”。实际上,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许多小女孩出生时便存在,受母亲孕期激素水平提升的影响。离开母体后,这种“糜烂”现象自然消退。绝经期的女性也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更加证实了它是激素变化的结果。
医学界已经摒弃了容易引起误解的“宫颈糜烂”这个词,而选择了更为专业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来描述。既然不存在真正的“糜烂”,是否需要治疗呢?传统观念认为必须治疗,因为宫颈糜烂可能带来长期的炎症刺激,带来不孕甚至宫颈癌的风险。现在的医学观点已经转变。
宫颈糜烂并不等同于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与HPV(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而宫颈鳞状上皮交界处最容易受到这种病毒感染。只有在HPV感染的情况下,治疗宫颈糜烂才需要警惕是否涉及到宫颈癌的治疗。
根据目前的医学理念,宫颈糜烂只是一种症状学的描述,而非临床诊断。医生需要判断其与宫颈病变是否有关,或者只是由激素变化引起。对于后者,医生会通过询问月经周期来判断,根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是前者,则需要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检测是否有炎症、癌前病变等。
对于宫颈糜烂这一疾病,我们无需过度恐慌。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而是一种常见且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及时关注身体的变化,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若发现问题,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正确理解宫颈糜烂,避免错误的判断和治疗,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