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肾移植常见的措施有哪些
在现代医学的推动下,肾移植抗排斥治疗不断进步,新型的高效免疫抑制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的辅助药物更是引起了广大患者和医疗界的关注。对于肾移植患者而言,合理使用这些辅助药物不仅能够减轻经济负担,还能有效减轻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和改善肾功能。
肾移植的抗排斥治疗,也称为免疫抑制治疗,是每一位肾移植患者(除同卵双胞胎外)必不可少的。其中,硫唑嘌呤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器官移植排异反应抑制剂。其用法为:在术前晚上口服200mg,术日早晨再服用100mg。术后1至2天暂停使用,从术后第三天起,每天口服50mg,并与环孢霉素A的用量逐步调整。对于肝功能减退或移植肾功能减退的患者,维持剂量为每天0.5至1.0mg/公斤体重。
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强松,通常在移植当天开始使用。开始时,剂量较大,约为每天体重1公斤至2mg,随后逐渐减量至每天10至20mg维持量。在必要时,还可以采用强甲醛松龙冲击疗法。
环磷酰胺冲击疗法则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排斥反应,每天静脉滴注200至400mg,持续2至3天。而小剂量环磷酰胺则可用于预防慢性排斥反应,每日口服50至75mg。
值得一提的是,环孢霉素A的出现,无疑为肾移植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其与硫唑嘌呤的免疫抑制效果强大且副作用相对较强,因此成为了肾移植术后抗排斥药物的首选。还有其他昂贵的抗排斥反应药物,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单克隆抗T细胞抗体、FK506等,主要用于肾移植功能延迟恢复和高危肾移植患者。
对于肾移植患者来说,持续使用免疫抑制剂是确保移植肾脏长期存活的关键。患者绝不能擅自停药,应严格遵守医生的指示,定期到医院复诊,并详细向医生汇报病情和用药情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高效、安全、便捷的药物出现,为肾移植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更高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