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病症状
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特点与日常防范
老年人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高发人群,尤其是上午6点至10点这一时间段,老年人需特别警惕。无症状心肌缺血在老年人中的表现与年轻人有所不同,下面将详细介绍其特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
一、发作时间特征
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时间多在上午,而午夜较少。高发时段为早晨6点至10点。这一现象可能与晨起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和皮质激素升高有关。发作前常伴随心律增快和血压升高。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这一时段的发作频率,这表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与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密切相关。
二、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显示,老年患者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低压程度与中青年没有明显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中青年,人均发作次数也高于中青年。这可能与老年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疼痛阈值增加和心肌退行性变有关。
三、伴随严重心律失常
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患者常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房颤等严重心律失常,房间传导异常的情况也明显高于中青年人。
四、血清学改变
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血清中的CPKMB升高,而CPK正常,CPKMB/CPK比例显著增加。这是因为缺血缺氧会改变心肌细胞的理化和渗透性质,使独特的心肌酶CPPMB释放,从而导致血清中CPPMB升高。
为了预防无症状心肌缺血,老年人需特别注意早晨时段,因为这是心肌缺血的高发时段。建议老年人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降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风险。
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较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其主要特点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发病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