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性巩膜炎的治疗方法
青霉素是梅毒治疗中的首选药物。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选择四环素来替代。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儿童,红霉素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在必要时,氯霉素和先锋霉素也可以被考虑使用。近年来,根据国外的治疗经验,以下是剂量和疗程的详细指导:
1. 对于被诊断为梅毒性巩膜炎或巩膜外炎的患者,在无青霉素过敏史的前提下,对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潜伏期的梅毒,首选苯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治疗。这种药物以240万U的剂量,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每周一次,连续两周。至于第三阶段梅毒和先天性梅毒,则需要进行三周的大剂量和长期持续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通过肌肉注射,苯甲胺并不能完全消除眼中的螺旋体。除青霉素治疗外,患者还需要密切随访。有另一种药物头孢曲松(ceftriaxone),每日2g/d的剂量,肌肉注射可能在十天内有效,但这一效果尚未得到充分证实。至于氯霉素,其疗效不确定且存在较大的副作用,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
2. 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有一种称为脱敏注射的方法可以尝试。这种方法是在医院密切监控下,为那些快速高敏皮肤试验呈阴性反应的患者注射青霉素溶液。但这一过程需要特别小心。
3. 当梅毒并发HIV时,病情会进一步恶化,这表明仅通过肌肉注射治疗是不够的,需要采用静脉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
4. 对于三期或先天性的梅毒性巩膜炎患者,在抗生素的控制下,可以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滴落0.1%地塞米松或口服泼尼松,并逐步减少剂量。局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可以有效抑制炎症,缩短病程,促进视力恢复。对于球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出现的后巩膜炎,疗效显著但需要长期维持剂量。在急性炎症期并伴有前葡萄膜炎的患者,还需要进行散瞳热敷。
对于坏死的巩膜部位,可以考虑进行异体巩膜移植。而角膜炎后留下的疤痕严重影响视力的情况下,必要时可以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