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怎么造成的注意饮食均衡防止失眠
在中医理论中,流传着一种古老的理念:“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一理念源自《素问?逆调论》与《下经》。它深刻揭示了脾胃功能失调与睡眠质量之间的紧密联系。
想象一下,脾胃功能正常的人,饮食得当,气机和顺,夜晚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一旦饮食不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日常饮食体验,更糟糕的是,它们还可能扰乱我们的睡眠。当一个人晚上吃得过多或者过于油腻时,食物就会在胃里积累,影响气的运行,导致阳气无法充分输送到脑部,从而引发失眠。
我曾经接待过一位年约五十的女士,她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我的诊室。原来,女儿为了款待从湖北来的母亲,每天为她准备了丰富的鸡、鸭、鱼、肉等美食。一个月后,虽然饮食丰富了,这位妈妈的睡眠质量却急剧下降,每晚只能睡两个小时。她还出现了头痛昏沉、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她尝试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C以及柏子养心丸,但效果甚微。
我仔细诊断后发现,这位女士属于中焦湿热、胃气不和。于是,我为她开了一剂药方,并在饮食上建议她回归清淡。仅仅过了四天,这位女士的睡眠就有了显著改善,其他不适症状也有所减轻。
从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胃不和”引起的睡眠问题往往没有规律,的效果也不佳。如果仅仅依赖药物来改善睡眠,而忽视了对引起睡眠障碍的疾病的根本治疗,那么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要想真正解决睡眠障碍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解决导致睡眠障碍的疾病本身。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两个秘诀:一是晚餐尽量遵循“七七”原则,即晚上7点以后或睡前3小时避免进食,吃七分饱即可,以清淡为宜;二是晚饭后稍微走动一下,有助于消化。记住,“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通过调整饮食和日常习惯,相信每个人都能远离“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