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飞船返回全过程(新一代飞船返回全过程)

生活常识 2023-05-15 19:41生活常识www.xinxueguanw.cn

酒泉到北京飞机几小时 全程仅用9个多小时 中国载人飞船采用快速返回模式“回家”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9时6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9时30分,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之一时间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有关领导在东风着陆场迎接航天员。

昨日下午,圆满完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领导和成员到机场迎接。3名航天员抵京后将进入医学隔离期,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并安排休养。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利用任务间隙,航天员还进行了两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关注

什么是快速返回模式?

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从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到返回地面,全程仅用9个多小时,中国载人飞船采用快速返回模式“回家”。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设计师、神舟十三号回收试验队技术负责人彭华康介绍,采用快速返回模式后,不仅航天员回程提速,整体舒适度也进一步提高。

快速返回模式,主要依靠减少飞船在轨绕地飞行圈数来实现。载人飞船撤离空间站后,需绕地飞行数圈后,择机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用的是11圈返回模式,绕地飞行一圈约需1.5小时。”彭华康介绍,神舟十三号任务在保持主要项目不减少的基础上,对返回过程中的部分飞行事件进行压缩和合理裁剪,将以前需要在绕地飞行11圈内完成的飞行事件压缩到5圈完成。

返回时间的缩短,对着陆场系统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介绍说“针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5圈快速返回模式,东风着陆场反复推演不同情况下的搜救力量行动方案,做到正常情况有方案、异常情况有预案、极端情况有对策。”

据了解,我国今后的载人飞行任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将成为常态。

为何选在东风着陆场?

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东南部紧邻巴丹吉林沙漠,分为东、西两个区域。西区主要以戈壁地形为主,有利于搜救车辆通行;东区地形较为复杂,主要地形特征有软戈壁、梭梭林、盐碱地、草湖等。东风着陆场具有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的特点,平坦的地势利于直升机快速搜索与降落。

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开始,东风着陆场开启了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从备用着陆场变为主场,东风着陆场究竟有哪些优势呢?

之一,东风着陆场仅需一支搜救力量即可满足各任务段的搜救任务需求。卞韩城曾介绍,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东风着陆场,部署一支搜救力量,就可在发射、运行、返回各个任务段执行多样化搜救任务,不仅可以搜救飞船回收舱,还可以搜索火箭残骸和完成航天员应急搜救任务常态化值守。

第二,建设维持费用低,搜救能力强。东风着陆场可以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人力资源和测控、通信、气象、医疗、运输与后勤保障等设施设备,以规模有限的专业搜救力量为主,随时可组成功能体系完备、专业门类齐全的搜救队伍,能更好地统筹利用资源,既可降低着陆场建设和维持费用,又可保持强大搜救能力。

第三,东风着陆场的地域优势非常明显。它位于戈壁荒漠之中,这里人烟稀少、草场和耕地很少,目前也没有大规模经济建设规划,着陆场不仅不会影响地方原有的经济建设,还可通过发展航天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出舱方式有何变化?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航天员系统了解到,针对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这次搜救回收任务有三大新变化。

一是航天员出舱方式新。与以往不同的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每出舱一名便被送入医监医保载体,尽可能缩短航天员出舱后在野外环境暴露的时间。

“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身体会发生骨质流失、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等变化,给返回后的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任务带来极大挑战。”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吴斌说。

二是医监医保模式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介绍,东风着陆场新研发了航天员专用座椅、航天员医监医保车、航天员医监医保帐篷,形成首选医监医保车、备选充气帐篷、保底使用医监医保直升机的航天员医监医保保障新模式,为航天员度过着陆初期地面重力再适应这一关键时段提供更舒适的环境,为航天员后续身体恢复打好基础。

神舟十三号搜救回收任务启用第二代医监医保车,车内设施配备齐全,装有温度控制系统等。航天员乘升降梯进入车内,不再由搜救人员抬送。

三是返回时节应对新。这是东风着陆场第二次执行搜救回收任务,也是我国航天员在春季返回。针对额济纳旗春季多风沙气候特点,着陆场系统事先开展搜救战法推演,准备大风和沙尘环境救援保护措施。

卞韩城介绍,这次任务,东风着陆场组建了1支直升机分队、1支固定翼飞机分队、1支地面分队共3支专业搜救力量,组建了1支着陆场外围封控分队、1支机动搜救分队、1支搜救预备队,协同完成搜救任务。,着陆区周边旗、县 还组织了数十个民兵分队,为专业搜救力量提供支援。 本版文/新华社(除署名外) 供图/新华社

特写

“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圆满完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于4月16日下午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领导和成员到机场迎接。

在迎接的队伍中,还有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姑娘——王亚平的女儿,她手捧鲜花,乖巧地等候在停机坪处冲妈妈招手。

女儿跑过来后,被抬下舷梯的王亚平脸上绽开了幸福的笑容。接过鲜花,王亚平拥吻了女儿,边轻轻拍着她的背。接着她从身上掏出一颗“星星”交给女儿。在出征之前,王亚平和女儿做了一个约定,说要“摘星星”回来,现在她真的实现了自己对女儿的承诺。被问到看到这颗“星星”什么感觉时,女儿说,特别开心!

上午落地出舱后,王亚平也面对镜头对女儿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据媒体报道 ,在前不久举办的与美国青少年的“天宫问答”活动中,谈及会从太空带哪些东西给家人,王亚平曾透露说,“比如我在太空画的画、写的字,以及女儿的照片、一直陪伴我的布偶‘小牛’。”

“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这段视频在新华社客户端发出后,网友们纷纷留言“‘摘星星’的妈妈和叔叔都回来了”“‘摘颗星星’送给你,这不是假话,真有人实现了”,还有人留言“那就是女儿的英雄,为女儿登天摘‘星’”。

文/本报记者 李岩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新一代飞船返回全过程 中国载人飞船全记录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