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地产何去何从(深度解析格力地产)
3.75化成分数是多少 中国经济的韧性|格力地产一座沉甸甸的“鲁班奖”背后
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 题:中国经济的韧性|格力地产一座沉甸甸的“鲁班奖”背后
新华网 王日晨
作为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更高荣誉,在2018~2019年度,全国共有241个项目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由格力地产负责建设的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Ⅰ、Ⅱ、Ⅳ、Ⅵ标段)便是其中之一。,也是本次“鲁班奖”中唯一获奖的口岸类工程项目。
三年时间,沙砾之中建起坚实巨岛;六载光阴,沧海之上铸起巍巍口岸;九年筑梦,格力地产以匠心筑就“国家优质工程”,最终将“鲁班奖”收入囊中。
一座沉甸甸的“鲁班金像”背后,承载着数不尽的艰辛与汗水,以及无数难忘的记忆。回首往事,格力地产创始人、董事长鲁君驷不禁感慨沧海桑田。在这项建设要求之高、工程管理之难、施工工艺之复杂均是国内罕见的项目中,格力地产人和所有的参建单位不辱使命,经历重重考验,运用了多项自主创新技术、创造了多项工程建设的“世界速度”,并将珠海口岸打造成为代表中国建造水平和工程品质的国家优质工程。
“团结协作,服从指挥。攻坚克难,战无不胜。”珠海口岸建设凝结的“先锋精神”,不仅承载了格力地产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集体记忆,也是企业探索转型升级的思变图强,更是助力“中国建造”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建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华龙一号等一系列世界顶尖水准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成为“中国建造”的醒目标志,助力中国建造水平进一步提高,让中国经济具有足够韧性应对更多挑战。
巧合下结缘
2004年,时任格力集团副总裁的鲁君驷出任房地产专责工作小组组长。2005年,珠海格力房产有限公司重新建立,面对当时几近停业的地产业务,鲁君驷带领当时仅有的7名员工,在9平方米简陋办公区域,从零开始、艰难起步。
在格力香樟、格力广场相继投入建设后,优良的品质得到业界及市场的关注和认可。2009年9月,企业成功上市。,负责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项目的建设和融资工作,打开全新发展空间。
格力地产创始人、董事长鲁君驷
在鲁君驷看来,能够接下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填海和珠海口岸建设两个大项目,是格力地产的荣耀也是重大使命。但时间却十分紧迫,当时距离港珠澳大桥宣布开工只有一个月时间,而这个工作一干就是九年。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位于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是大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首例在人工填筑的海岛之上建设的超大型口岸,也是国内首创的汇通珠港澳三地的最复杂的通关口岸,对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港珠澳大桥首个动工项目,珠澳口岸人工岛的面积为大桥四个人工岛中面积更大,相当于300个足球场大小。
格力地产总裁林强说,珠海口岸是在100万平方米的填海海岛上建起了一个超过50万平米的建筑,这个规模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更大的。与此,珠海口岸还具有三套旅检系统、两套货检系统这样庞大、复杂的工程,“这也是其他所有口岸没有的”。
2010年,当施工船挥舞着巨大的手臂,从海床上挖出了之一斗海泥的时候,拉开了格力地产筑建口岸经济产业征程的序幕。作为建设单位,格力地产引入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流程,用3年多时间,超标准完成了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和地基工程。
九年磨一剑
2013年12月,随着基础工程之一根桩的落下,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珠海公路口岸是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的桥头堡,其工程量浩大,前所未有。据介绍,该项目仅珠港旅检楼与珠海侧交通中心屋面投影面积,就相当于国家鸟巢体育场屋面总面积的1.5倍。从基坑开挖到旅检大楼主体施工,再到出入境货检区、交通连廊、市政配套同步建设,口岸建设面积越来越大,参建单位、施工人数、机械设备也在急剧增长。
在整个工程建设中,不仅仅项目规模庞大、功能复杂、位置特殊,其建设要求之高、工程管理之繁琐、施工工艺之复杂,同样为国内工程建设项目罕见。据统计,珠海口岸建设中所使用的设备、材料的种类超过2000项,其中钢筋、型钢等各类钢材消耗量近30万吨,混凝土消耗量近135万平方米,幕墙、天棚玻璃、铝板、屋面铝镁锰板等使用量近100万平方米,暖通风管材料 25.42万平方米。
以旅检A区珠港出境大厅吊顶为例,总面积为约3.75万平方米的大吊顶由三大部分组成风管、天窗和天花铝板。风管隐藏在天花铝板背后,负责送风换气,整个大吊顶上风管共计约长3300米。在离地面25米的高空,一节风管的安装甚至需要三台吊车操作; 7个梭形天窗,共约2800根竖龙骨,每根都需要工人师傅驾驶高空车上下满焊;天花铝板则由1700余条分仓缝,约5.5万条铝板组合而成,每一块的拼接都是纯手工劳作。
鲁君驷从专业角度讲述了施工技术,由于大吊顶是双曲面结构,对于天花铝板的尺寸,甚至是摆放位置的精准度都有极高的要求。为此,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将大吊顶空间转换成无数个3D点源,再根据现实逆向输出图纸和坐标,量身定做相应尺寸的铝板,这才使得5个足球场大小、工序繁复的吊顶层实现了既大气美观又安全实用。
作为珠海口岸的建设主体,格力地产自项目建设之初,就树立了“建一流口岸”目标,大量行业新技术、新工法得以实践和运用,包括多项为口岸“量身定做”的技术工艺,推动了各参建单位将“技术难点”转变为“创新亮点”。据统计,珠海口岸项目积极推广应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9大项41子项,自主创新技术27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均获授权;形成省级工法7项。
匠心筑未来
2017年6月,口岸工程建设进入决胜阶段,建设范围已经覆盖39个标段,参建单位超过60家,交叉作业面极其复杂,施工组织难度非常高。
为了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这一使命,2017年6月,鲁君驷、林强决定驻岛,并成立口岸建设总指挥部,抽丝剥茧,理清头绪;,抽调格力地产技术骨干力量,组成19支先锋队、5个工作组,全力协调施工现场工作。“珠海口岸建设特殊,虽然我们有39个标段,我们没有总包单位,格力地产承担了施工总包单位的角色,必须服务于各个参建单位,解决各种问题。”鲁君驷表示,是所有的单位共同将工程铸造成“鲁班奖”。
工程量巨大、工作面交叉繁复,参建单位数量多……头绪众多,“剪不断、理还乱”,口岸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之前有过很多工程建设的经验,但到了珠海口岸,我发现既往经验全都用不上。”格力地产副总裁蒋伟坦言,自己加入格力地产的之一天就入编口岸建设先锋队。
鲁君驷说,总指挥部制定了“大事不过天、急事不过夜”的工作要求,计划节点细致到每天、每小时,设定“930”“1130”“1230”等阶段性目标。
台风对工程造成的破坏
口岸工地建设的热情被总指挥部和先锋队员迅速点燃,建设如火如荼,进度快速提升。一场天灾又给口岸建设者们带来了更残酷的考验。2017年8月台风“天鸽”“帕卡”袭击珠海,两次全岛转移25000人次,施工机械、部分已初见成效的工作面被破坏,口岸建设受到重创。格力地产王新国当时负责珠澳旅检大楼屋面8500平方米的施工,台风过后,屋面铝板几乎全部被掀翻。
“上岛后,我们把队伍聚集到将近8000人,大家鼓足干劲的时候,台风一撤离,工人的心就会吹散了。”尽管苦难重重,但鲁君驷强调,绝不能气馁,面对一片狼藉的工地,总指挥部和先锋队重新调整状态、梳理节点,快速投入到复产中。台风过后72小时,珠海口岸实现复产,两周内复产达灾前95%,为后续工程按期顺利完工奠定了坚实基础。“‘930’我们达成了珠海口岸‘0’米层达到通车条件的目标,这对我们所有建设者来说是极大的鼓舞。”
助力中国建造
一桥飞架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不仅圆了中国人的世纪大桥梦,更打通了粤港澳互联互通的“主动脉”,为世界展示了建设世界级湾区的中国样本,为“中国建造”品牌增添活力。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全面推进,交通、产业、文化、娱乐、生活依托港珠澳大桥在湾区汇聚交融,珠海口岸在承接三地优质资源、引领创新产业合作的过程中,将持续发挥“桥头堡”作用。把握绝佳发展机遇,格力地产将深度挖掘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快速培育口岸经济产业并实现高质量发展,将珠海口岸打造成大湾区乃至全球的一颗璀璨明珠。
目前,珠海口岸客货运输已经实现了直达粤港澳各地区、机场的“全覆盖”,并能实现旅客“随到随走”,通关出行十分高效。统计数据显示,珠海口岸运营一周年,共验放出入境旅客超过14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达4万人次;验放出入境车辆超过70万辆次,是粤港澳大湾区内最繁忙的口岸之一,成为融通三地、打造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的交通门户枢纽,为大湾区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如今,顺利完成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珠海口岸及通关物流配套设施等建设重任的格力地产,也完成了角色转换,积极参与口岸运营,助力湾区建设加速推进。口岸运营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当时口岸的建设者,他们将建设时期的先锋精神和鲁班品质传递到口岸运营中。“一开关就能平稳运营,跟之前的先锋队工作经验息息相关,”一名口岸运营负责人如是说。
一座桥梁,架起百年梦想;一个口岸,筑起湾区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个世界性舞台上,格力地产通过珠港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为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鲁班金像”,不仅是匠心筑造、精工品质的证明,更是格力地产呈现给业界的一张“金色名片”。
深度解析格力地产 格力地产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