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亚健康”城市仍占九成以上
城市健康发展报告揭示:中国九成以上城市仍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近日于北京举办的发布会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报告评价了除拉萨市、三沙市、海东市以外的全国287座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健康状况。报告指出,尽管2014年城市健康发展的整体水平有所提升,健康城市的数量也有所增长,但全国处于健康发展状态的地级市仍不足十分之一,九成以上的城市仍然处于亚健康状态。
这份蓝皮书详细阐述了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十大“亚健康”问题。其中包括发展方式依然粗放、经济增长较为乏力、管理建设相对滞后、失衡现象比较严重、社会矛盾交织凸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安全风险隐患加大、城市发展千城一面以及存在庸政懒政怠政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报告特别提到,深圳、北京、上海等十座城市在2014年度城市健康发展指数综合排名中位列前十。即便这些城市在综合排名中表现优秀,也仍然面临着各自的挑战和问题。蓝皮书指出,健康经济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仅有3个同时进入了健康城市序列,这显示了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绩效与城市健康发展之间的失衡。
报告还指出,全国城市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与城市规模有关。比如,“产城分离”、“职住失衡”、“社会空间分异”等现象,都是城市发展中的失衡问题。这些问题在大城市中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蓝皮书分析认为,“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也进入了城市转型提质发展的新阶段。针对当前城市发展的亚健康问题,需要从顶层设计和基础建设两方面着手,推动城市健康发展。也需要加强城市管理,提高的服务水平,解决庸政懒政怠政等问题。
面对未来,蓝皮书预计全国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将有所放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未来的城市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而不仅仅是速度和规模。这对于城市管理者和居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
《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为我们揭示了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和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推动城市健康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十二五”规划时期,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经历了重大变革。在这一时期,全国城镇化水平跨越了半个世纪,一跃超过了历史性的百分之五十大关。引人瞩目的是,尽管城镇化进程在持续,其速度却明显放缓。年均提高的百分点从更高的数值逐渐降低,至“十二五”结束时,已降至每年仅提高1.21个百分点。
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城镇化过程,我们发现从2011年至2014年,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幅度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这一年内的提升幅度依次为1.32个、1.30个、1.16个和最低的1.0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城镇化速度的减缓,也展现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稳定性和成熟性。
权威蓝皮书指出,中国的城镇化整体上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发展阶段。根据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可以预见中国的人口城镇化速度将会逐渐放缓。这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体现。
展望未来,“十三五”期间,虽然城镇化速度不再可能达到中前期的年均增幅,但我国仍处于城镇化中期的高速发展区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人口持续向城市集中,城市发展活力旺盛。预计在这一阶段,“十三五”时期全国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将略低于一个百分点。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在百分之六十左右。这一预测不仅反映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未来走向,也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动力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