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痴迷“保健品”花费20余万 7年才吃的完
孙女士的母亲胡奶奶因一场精心策划的“专家讲座”和“亲情攻势”,购买了大量的所谓“保健品”,总价值高达二十余万元。尽管之前退掉了部分产品和已服用了近两年的近五万元产品,家中仍剩下大量保健品,按当前的速度,这些剩余保健品足以服用七年之久。这一切,都是孙女士在偶然整理母亲房间时发现的。
那一天,胡奶奶在闲逛时收到了一张传单,被邀请去听课,随后又被邀请外出旅游。经过一系列的洗脑,她购买了各类昂贵的“保健品”。孙女士对此一无所知,如果不是帮忙整理房间,她永远不会知道母亲还在服用那些所谓的“保健品”。当孙女士询问母亲这些产品的效果时,母亲表示并不明显。孙女士上网查询后,发现关于这些“保健品”的投诉众多,于是她决定向淳安工商局求助,希望能帮助母亲退掉剩余的产品。
接到投诉后,淳安工商局立即展开调查。由于交易均为现金且没有收据,加之售卖人员流动经营并已离开千岛湖镇,维权之路似乎陷入了僵局。工商执法人员并未放弃,他们了解到销售人员的联系方式后,心生一计“引蛇出洞”。他们以胡奶奶继续购买“保健品”为由,引出销售人员,并成功录音保留相关证据。
在得知胡奶奶需要购买“保健品”后,销售人员热情回应,并询问胡奶奶是否独自一人。经过一番沟通,双方约定了送货时间。当销售人员来到胡奶奶家时,见到工商执法工作人员在场,顿时慌了神。经过执法人员的调解,销售人员最终同意退款。经过清点,剩余“保健品”价值达十一万余元。当这笔钱通过网银转到孙女士账户上时,她终于松了一口气,对工商执法人员的努力表示感激。
工商部门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它们只能对治疗疾病起到辅助作用,不要轻信商家关于“”、“治愈率为99%”、“一个疗程见效”等虚假、夸大的宣传。购买保健食品时,要根据自身需要适量购买,现吃现买,不要贪图便宜而大量购买。那么如何辨别保健食品呢?请记住,保健食品的外包装盒上印有天蓝色草帽标志,下方为批准文号和批准部门。购买时请仔细查看“健字”、“准字号”,以确保产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亲爱的老年朋友们,当您感到身体有些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及时入院检查治疗。健康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我们绝不能忽视身体的任何微小变化。在此提醒广大老年朋友,不要盲目相信外界的宣传蛊惑,不要被一些夸大其词的广告所迷惑。在选购药品或保健品时,一定要选择信誉良好的正规商店、大药房,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购买时,请务必索要并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这些凭证将是您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证据。如果在购物过程中发现权益受到损害,我们强烈建议您及时与工商部门取得联系,进行申诉、举报。您的权益应该得到保护,您的声音应该被听到。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都有责任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对于那些违反市场规则,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坚决予以抵制和投诉。我们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消费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做到明智消费,远离欺诈。
在此,我们还要提醒广大消费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这些都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基础。让我们共同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关新闻也提醒大家,关注身边的新闻动态,了解社会时事,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消费决策。让我们共同关注社会新闻,为自己和他人的权益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