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农村学校食堂禁止对外承包
教育部近日发布新规定,对农村学校食堂的经营模式进行了调整。据微微健康网消息,农村学校食堂应该由学校自主经营,进行统一管理,并且不再允许对外承包。
这一决策是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的。该办法旨在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的管理,确保学生的饮食健康,改善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对于已经对外承包的食堂,新规定要求合同期满后立即收回,对于合同期未满的,学校需要给予一定的过渡期进行平稳过渡。对于那些由社会投资建设、管理的学校食堂,当地需要与投资者充分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可以由购买收回,交由学校进行管理。
该办法对于学校食堂的管理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学校食堂应以改善学生营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原则。学校食堂的管理要严格遵守审批制、校长负责制、内部控制制度、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学校还应建立膳食委员会,发挥其在配餐食谱、食堂管理和检查评议等方面的作用。
人员管理方面,地方需要为学校食堂配备足够数量的合格工作人员,并妥善解决他们的工资及福利问题。食堂从业人员需要定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营养配餐、消防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并且,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还需要建立从业人员晨检制度,确保每名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良好。
新规定的出台旨在更好地保障学生的饮食健康和安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学校应该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确保食堂的运营管理符合标准,为学生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餐食。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的建设和管理,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对于在工作中出现不良思想倾向、行为异常以及精神异常的从业人员,应立即调整他们的工作岗位,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稳定。这些调整不仅关乎员工的个人成长,更是对工作环境和他人安全的负责。
食堂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接触食品及分餐前,以及处理食品原料和使用卫生间后,必须使用肥皂和流动清水进行彻底的洗手消毒。这是保障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
从业人员在工作时,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将头发完全置于帽内。这是为了避免食品受到任何不必要的污染。对于长指甲、涂抹指甲油以及佩戴戒指等行为,更是应该避免在食品加工和供应场所内进行,因为这些细节可能会成为食品安全的隐患。我们还应特别注意,禁止在食品加工和供应场所内吸烟,以避免烟雾对食品造成污染。
学校食堂作为提供餐饮服务的重要场所,更应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为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员至关重要。这些食品安全管理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应定期接受相关的食品安全培训。原则上,他们每年应接受累计不少于40小时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以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保障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通过这些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我们旨在确保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保障师生的健康。对于从业人员来说,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学校和社会的负责。我们期待着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师生提供安全、健康的餐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