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越冬候鸟留下来并顺利过冬 鄱阳湖空前干旱候鸟过冬成大考

随着冬季的脚步日渐临近,每年此刻都会在鄱阳湖上演的候鸟越冬盛大场景,在今年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罕见的干旱,鄱阳湖的水位急剧下降,其独特的碟形湖地貌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度面临干涸的危机。这些碟形湖是候鸟们的重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它们的状况直接关系到越冬候鸟的命运。

鄱阳湖,被誉为“珍禽王国、候鸟天堂”,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每年冬天,数十万只珍禽候鸟飞抵这里度过寒冷的冬季。碟形湖是鄱阳湖独有的地貌景观,是候鸟们喜爱的栖息场所,它们在这里觅食、繁殖,度过漫长的迁徙季节。

今年的干旱让碟形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遥感卫星影像显示,碟形湖的水面面积正在急剧缩小。这些湖泊在洪、旱灾害中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与缓冲作用,但现在却面临着干涸的危机。当地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对碟形湖进行生态补水,试图将干旱对湖区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了应对干旱对候鸟的影响,江西省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跃把目光放在了朱袍山区域的碟形湖上。这个碟形湖是鄱阳湖都昌湖区最重要的湖泊之一,拥有丰富的鱼虾螺蚌资源。李跃组织人员清淤疏渠筑坝,从主航道抽水补给到碟形湖。虽然补水初期效果不佳,但经过连续多天的抽水作业,碟形湖干涸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除了补水,候鸟的食物问题也亟待解决。鄱阳湖的干旱导致许多滩涂提前裸露,不利于候鸟食用。专家建议刈割已经长势成熟的苔草,以刺激其萌生新芽,为候鸟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这些努力是为了让越冬的候鸟能够留下来,顺利度过这个冬天。

眼看着冬季来临,如何让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能够留下来?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碟形湖的存亡和候鸟的生存息息相关,它们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相关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碟形湖,为候鸟提供一个良好的越冬环境。也在努力为候鸟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让它们能够顺利度过这个冬天。

我们期待着鄱阳湖的碟形湖能够度过这场危机,也期待着越来越多的候鸟能够来到这里,度过一个平安、温馨的冬天。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鄱阳湖、关注这些候鸟,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这片美丽的湿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候鸟。在鄱阳湖畔的多处洲滩上,人们正在进行紧张的苔草收割行动。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区域,这一行动的效果并不理想。与此李跃也在三山区域组织力量进行苔草收割,这一区域是都昌县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但由于主航道的阻隔,大型机械无法进场作业,他们正在协调调入可用的机械以加快收割速度。李跃表示:“这件事非常重要,我们目前只收割了近百亩。”

为了应对干旱导致的候鸟食物短缺问题,当地采取了人工种植的方式。除了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志愿者种植的藕田,余干县插旗洲也预留了七百亩稻田供候鸟食用。这些措施仍然只是杯水车薪。干旱导致湿地功能退化,天然食物短缺,迫使一些候鸟觅食于农田等区域,可能引发人鸟冲突。

相关专家指出,今年的旱情可能将持续至11月份。长江科学院水资源所所长许继军表示,今年的旱情并非只是时间提前,而是持续时间更长。他认为,水库的调度运行需要从防洪和抗旱两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并动态调整汛限水位。他也提到,对于鄱阳湖复杂的水情和重要的功能定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会诊”。

江西省水利学会和江西省水利科学院联合指出,鄱阳湖的枯水情势并非今年独有。实际上,进入21世纪以来,鄱阳湖出现了趋势性和常态化的枯水情势,对生态、农田灌溉、生产生活以及湖区航运等产生了影响。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也提到,未来持续枯水是趋势性的,枯水程度还将进一步加剧。

江西的实践表明,只要抓住主汛期的降雨机遇,水库蓄足水源,当年一般不会出现大旱。如何科学研判降雨时机、合理调度水库关闸蓄水,是对决策者智慧的考验。江西省已建成1.06万座水库,总库容332亿立方米,为应对长时间干旱提供了水源保障。随着旱情的持续发展,水库蓄水总体偏少。截至10月10日,全省水库蓄水量为119亿立方米左右。许继军表示,目前城乡供水依赖上游水库补水,但由于旱情的不确定性,水库补水也是精打细算。

面对严峻的旱情挑战,江西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应对。从人工收割苔草、种植农作物供候鸟食用到科学调度水库蓄水、精细管理水资源使用等各个方面都在努力减轻旱情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也在呼吁公众善待觅食的候鸟并加强宣传教育避免人鸟冲突的发生。

上一篇:成都地铁上女子因被人碰到而暴打对方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