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废除“以药养医”起码需要十年

医疗费用负担重,百姓病不起的问题源于“以药养医”的机制。这一体制的废除势在必行,而如何补偿医院成为了改革的关键考量。在股市中,医疗器械行业在医改深化背景下的走势引人关注。在卫生部的政策导向下,医疗行业面临着变革的压力和动力。“以药养医”只是问题表象的一部分,另一个问题症结在于当前的医保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这种支付方式与“以药养医”共同构成了卫生系统上的两个毒瘤。改革需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负担。在此背景下,支付制度的改革成为了医改的关键环节。改革支付制度并非易事,它需要明确改革路径和时间表。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的改革路径和具体的时间表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医改专家指出,支付制度改革需要巨大的工作量,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来完成。支付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如何确定医疗服务的价格。改革必须解决医院和医保部门之间的平等谈判问题,避免不合理的价格调整。只有双方平等谈判,才能制定出科学的价格体系。改革可以从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开始,因为这些医保类型没有个人账户的问题,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改革还需要结合临床路径和支付制度改革,取消以药补医。改革的难点在于门诊阶段的费用处理,因为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来自门诊,而这部分资金都在个人账户上。改革需要逐步推进,先从大医院开始试点,逐步推广到基层医疗机构。废除“以药养医”和改革支付制度是医改的必经之路,但需要时间和耐心。改革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需要、医疗机构、医保部门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补偿机制的与挑战:医疗改革的深化之路

随着陈竺的讲话,医药领域的专业人士开始在微博上热议改革细节。湖州口腔医院综合科医师段劲提出了他的担忧,对于依赖材料的牙科疾病,如果全部按病种收费,可能会出现服务质量下降的问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汤地则对补偿机制提出了三大质疑。

在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勇的眼中,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的补偿体制。他所在的医院已经实施了类似总额付费的医保限额统筹付费制度,面临着重症病人治疗费用超出限额的问题。随着重症病人的增多,这种支付体制甚至可能阻碍医院对重病患者的及时救治。因为治疗重症病人越多,医院的损失也越大。这导致了一些医院在接收复杂或“三无病人”时存在推诿现象,可能会耽误患者的治疗。

关于补偿方式,刘勇期望能够分类落实。他主张以医保补偿为主导,解决医院的日常运行问题,同时财政也应提供相应的拨款,解决医院发展问题和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有医改专家认为财政补偿的方式实际上并不可行。朱恒鹏指出,无论财政给医生多少收入,都不能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他认为应该提高医保的报销额度,也就是补需方,才能真正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尽管公众期望废除“以药养医”能降低医疗费用,但朱恒鹏表示这并不现实。他提到,中国的医疗费用占GDP的比例是5%,而类似中国发展水平的国家这一比例都是百分之六到七。要实现大家期望的看病便宜,只能通过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报销额度的提高。

这场医疗改革的深化之路充满了挑战与。如何构建一个既能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又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还能降低患者负担的补偿机制,无疑是改革中的一大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与智慧,以实现医疗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上海养老金缴纳比例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