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在污染环境中要减少暴露程度
环保部最近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的公告。这份公告强调了环境污染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指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公告中提到的几个关键点,为我们揭示了环境与健康之间的一些重要关系。
环境污染确实是影响健康的重大因素。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出生缺陷等日益显现。这种健康危害主要是通过接触含有污染物的空气、水、土壤、食物等介质发生的,也就是所谓的暴露。暴露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对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老人、孕妇和儿童对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更为敏感。他们是环境污染的易感人群,需要特别关注和保护。这些易感人群在更低的暴露剂量下就可能出现有害效应,对他们的防护工作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减轻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呢?公告指出,除了改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虽然个人可能无法完全控制环境污染,但通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重自我防护,减少接触和降低暴露,依然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公告》还详细列出了五种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2.5、PM10)、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其中,细颗粒物(PM2.5)是形成雾霾天的罪魁祸首。这些污染物不仅影响空气能见度,还可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对心血管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在雾霾天应尽量避免在室外锻炼和活动,减少户外停留时间。
除此之外,家中使用煤炭、木柴、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燃料进行烹饪和取暖时,也会产生大量对健康有害的污染物。吸烟以及装饰装修材料、家具等也可能散发有毒有害物质。这些都提醒我们,保护环境、改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性。
《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环境与健康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威胁,也可以看到如何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来减轻这种威胁。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份公告中获益,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物的密闭性普遍增强,新风量的减少,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这一现象,在济南日报的报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现代的生活方式使得我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愈发严格,但是建筑物的新风量减少,空气流动性减弱,室内环境的通风质量堪忧。这无疑加剧了室内空气污染的严峻形势。我们所呼吸的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元素,而现在,现代建筑似乎为我们的呼吸设置了一道屏障。
当我们在舒适宽敞的现代建筑中生活时,可能忽略了建筑密闭性增强带来的隐患。室内的空气无法充分流通,新鲜空气减少,室内浑浊的空气无法有效排出,室内空气的质量问题日益凸显。这样的环境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导致各种健康问题频发。
这也警示我们,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美观和实用性,更要注重居住者的健康。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推动绿色建筑和智能通风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对于建筑物的维护和保养也需要定期进行,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让我们共同努力,倡导健康的居住环境,让每一个生活在现代建筑中的人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我们不仅要享受现代建筑带来的便利和舒适,更要注重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我们需要保持警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济南日报的后续报道。让我们共同关注室内空气质量,为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