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1天16名中青年猝死 春夏之交是猝死高发季

深圳急救中心近期接到多起猝死病例报告,从本月10日至昨日,累计接到16单猝死病例。市急救中心院前科科长徐粼提醒广大市民注意,春夏交替之际是猝死高发期,市民应关注自身健康,注意睡眠和休息,避免长时间熬夜。

据了解,这段时间深圳的猝死病例主要源于三个原因:一是病毒性感冒诱发的心肌炎;二是心源性昏厥;三是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心律失常,进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其中,35岁左右的男性更容易因电解质紊乱造成的心律失常而猝死。

徐粼强调,病毒性感冒引发心肌炎的病例并不罕见,特别是在感冒高发季节。他提醒市民,得了病毒性感冒后应尽快就医,不应自行挺过去,否则可能酿成严重后果。他指出,深圳人的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饮食油腻,这些都是导致猝死的潜在因素。

徐粼还提到,春夏交替之际人体容易出现不适,是猝死的高发时期。他建议市民要注意睡眠和休息,同时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对于家庭急救,可采取心脏按压术进行抢救。在病人倒下的五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市民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并准确描述患者情况和事发地点。

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外,压力也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胡大一教授指出,焦虑、高压、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增加心律失常和血管痉挛的风险。他推测中青年企业家和白领中的猝死案例多数与心理因素有关。除了注意生活规律和饮食健康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预防猝死的重要一环。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注意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及时应对身体的不适症状。同时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给予及时的救助。关于心源性猝死的警示与预防

在无声无息之间,心源性猝死如同一场无法预知的暴风雨,突然降临。它的到来并非毫无征兆。典型的症状如喘不上气、心悸、胸前区疼痛等,都在悄悄传递着危险的信号。除此之外,一些非典型症状如牙痛、肋骨下疼痛等,也在提醒我们危险正在逼近。特别是老人、女性和糖尿病患者,更应该对这些症状保持警觉。

时间,是心源性猝死救治的关键。猝死后,有效营救时间非常短暂,仅710分钟。大部分心脏骤停发生时,身旁往往无人陪伴,即使被及时发现,也很难在这短暂的时间内进行有效治疗。即便是在紧急救护系统完善的地区,如美国,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依然很低。对于我们国家而言,这一数字更是低至不到1%。

面对这样的威胁,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专家宿燕岗指出,心脏性猝死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更要做到以下八个方面:

1. 要远离“三高”,控制病情。包括定期的心脏检查、血压测量,以及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医院也提供了多种特色门诊,方便患者有针对性地就诊。

2. 。吸烟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要坚决。

3. 限酒。过度饮酒也会增加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因此要适量饮酒。

4. 规律运动,但不能过度。

5. 清淡饮食,充足睡眠。保持作息规律,避免心理压力过大。

6. 控制体重。超重人士要尽快减轻体重,以降低心脏病风险。

7. 预防便秘。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8. 学习急救知识。已经确诊为心脏病者,要随身备药,并学会急救方法。

面对心源性猝死的威胁,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只有深入了解其先兆症状、抓住抢救的黄金时间、做好预防工作,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守护家人的健康。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