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景寿: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一,后来结

今天,奇秘网的小编将为您讲述一个关于景寿的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回到那个充满波折的年代。

在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英法联军入侵天津,逼近北京。清军统帅率领的部队在八里桥与英法联军交战失利,京城的第一道防线被突破。此时的咸丰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同年九月底,咸丰帝携后妃及肃顺等八大臣匆忙逃往热河,对外宣称进行活动。而京城的混乱局面,咸丰帝交由他的六弟恭亲王奕处理。

咸丰帝本就身体虚弱,到了热河后更是沉迷于声色犬马,不到半年时间便身体衰弱。

在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病重的咸丰帝在烟波致爽殿立下遗诏,安排后事。他立皇长子为太子,并指定怡亲王、郑亲王端华、景寿、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辅政大臣,负责处理政务。

在这八位顾命大臣中,载垣是皇室宗亲的代表,而景寿则是其中身份最为尊贵的皇亲国戚。景寿在道光二十五年尚道光帝六女寿恩固伦公主,成为额附,其背后有着深厚的皇室背景。

七月十七日,咸丰帝为防止顾命大臣专权,将两枚重要印章分别交给两宫皇后保管。顾命大臣的决策必须盖上这两枚印章才能生效。由于咸丰帝对恭亲王奕的忌惮,将其排除在顾命大臣之外。

在咸丰帝去世后,以慈禧为首的帝后派与以奕为首的宗室势力联手,发动政变,将载垣、端华等人削爵革职。而肃顺在护送咸丰皇帝梓宫的过程中,也被逮捕并押解回京。

政变后,作为对奕的回报,他获得了领班军机的权力,并加授议政王。在奕的主持下,朝廷各部会同宗人府对顾命八大臣做出处置。载垣、端华和肃顺等首脑人物拟凌迟处死;景寿等五人则因“从犯”身份被革职并流放新疆。

两宫皇太后本着“议亲议贵”的制度,对载垣、端华、肃顺三人减轻处罚。最终,载垣和端华在狱中自尽,肃顺被斩首。

在顾命八大臣中,景寿虽被革职,但因其特殊的身份和谨慎低调的作风,得以保留爵位和额驸品级,并未被流放。他的处罚相对较轻,这也得益于他在八大臣中并非核心力量,并末过多招摇。同时景寿非常低调谨慎易于被慈禧控制这也是他被处罚较轻的原因之一。在被革职不到四个月之后景寿很快出任了蒙古都统并在之后的一年里逐步被重用再次担任重要职务。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中的权力斗争与人性百态同时也感受到了历史的复杂与丰富性。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涉及到慈禧最钟爱的养女荣寿固伦公主。这位公主不仅是恭亲王奕的掌上明珠,更在后来与景寿的儿子志端结下了不解之缘。命运似乎对这个如花似玉的女子颇为不公。在她婚后仅仅五年,志端便早早离世,那时她年仅十七岁,风华正茂的公主不得不面对寡居的凄凉现实。

景寿的人生经历可谓跌宕起伏。他曾一度被革职,但仅仅四个月后,他如同凤凰涅般重新崛起。更让人惊讶的是,慈禧对他的信任似乎并未因曾经的“污点”而有所减少。他的复出速度之快,令人不禁怀疑当初对他的处罚是否只是一场掩人耳目的戏码。

慈禧对景寿的重用,无疑引发了诸多猜测。一些人甚至认为景寿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成为了慈禧的内应。这种猜测虽然无法证实,但却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公主和一位被革职后又复出的官员,更是关于权力、爱情和猜忌的交织。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在这样的故事中,每个人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历史的长河。而慈禧对景寿的重用,无疑成为了这条长河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令人无法忽视。

上一篇:北京冬奥满分彩蛋 北京冬奥会的特点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