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药如何转手流入民营医院内幕揭秘
肾移植术后患者依赖的抗排异药物骁悉,对于人群而言,无疑是生命的守护者。在杭州,这药物的流转却隐藏着一场迷雾。
自2010年起,这款药物在包头、济南、郑州、杭州等地流转,涉及金额超过千万元。这是怎样的药物流转之谜?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我们揭示了这起非法经营药品案的真相。
这并非是一场简单的药品交易,而是关乎生命的争夺。在杭州一家知名医院,骁悉以昂贵的价格被售出,但肾移植患者吴女士却以医保卡购买后转手卖出,从中赚取差价。这样的行为并非个例,许多享受医保政策的病友都加入了这场药品的“买卖游戏”。
而这场游戏的中间人,正是吴荔明。他收集来自各地的药品,打着安徽、包头等地医药公司的名义,将这些药品卖给了多家医院和门诊。从吴女士到吴荔明,再到各个医院,一条药品的销售链悄然形成。这个链条的销售金额早已超过千万元。
那么,吴荔明是如何被发现的?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办案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杭州某医院的骁悉来源可疑。深入调查后,他们发现了一张送货单上的公章与销售单位不符,从而揭开了这场药品销售的黑幕。
这些药品都是病人的救命药,如果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经过鉴定,涉案药品虽然为真,但流通渠道却存在巨大问题。医药公司的正规流程中,不可能从医院或消费者手中再次购进药品,那么这些同批号的骁悉为何会出现在不同的医药公司送货单上?
在这起案件中,一些肾移植病人也参与其中,他们利用医保政策,从医院配取药品后转手卖出,赚取差价。这些行为让人震惊,他们为何要把救命药卖掉?是出于无奈还是贪婪?办案人员深入调查后发现,部分病人是因为剩余药品过多或是为了补贴自己的医药费而做出这样的选择。
吴荔明等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他们的目标不仅是杭州的医疗机构,还包括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涉案金额巨大。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医疗市场的秩序,更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这场药品流转之谜的背后,是利益的驱使和人性的考验。希望这次事件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针对吴荔明非法销售药品案件,专案组已积极展开调查,并对涉及的内蒙、安徽等地医药公司展开异地协查。对于这些医药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专案组已及时与当地部门沟通并发出协查函件,以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与透明。
在杭州市涉及的医疗机构中,我们发现部分机构在采购药品时存在供应商及销售人员资质审核不严的情况。对此,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将结合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以及法院对违法事实的认定,依法对违规医疗机构进行严肃处理。监管部门明确表示,将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药品购销中的违法行为。
该案已被列为浙江省2011年十大典型药械案件之一,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办案人员指出,该团伙非法经营的药品主要流向了民营医院,而这些医院的进货渠道不规范,容易上当受骗。为了彻底整治药品流通领域的乱象,从昨日开始,杭州市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开展为期四个月的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此次整治行动旨在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我们相信,通过整治行动的实施,将有力地打击非法药品经营活动,为公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呼吁广大市民密切关注药品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希望各级医疗机构严格遵守药品采购程序,加强供应商及销售人员资质的审核,共同维护药品市场的健康秩序。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构建安全、健康的药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