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会“放大”躯体疾病 严重抑郁需药物治疗
关于抑郁症:不只是心态好就能避免的问题
尽管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开朗的态度,抑郁依然可能找上门来。专家警告,抑郁症在中国的患病率高达4%~6%,并且不仅仅是心理因素所导致的问题。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贾福军教授强调,抑郁症的发作与遗传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某些潜在基因在特定情况下可能被触发。早期生活中的负性事件也可能增加一个人患抑郁症的风险。
对待抑郁症,我们应该持有科学、正确的态度。就像感冒一样,抑郁症也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甚至可以被称为“心灵感冒”。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学科带头人潘小平教授呼吁大家去除对精神障碍的病耻感。抑郁症不仅仅表现为心情低落,还可能伴随着头痛、恶心等躯体症状。在一些综合医院,抑郁症患者可能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因为他们表现出的是躯体症状。有些患者甚至拒绝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而是将躯体疾病视为唯一的问题。
抑郁症并不是单纯的躯体疾病。潘小平介绍,一些原本就有躯体疾病的患者,如果伴有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状,可能会使躯体症状更加严重。例如,中风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家庭而出现抑郁症状,这些精神症状可能会加重其躯体病情。在神经科、消化科、肿瘤科、心血管科和妇科等科室的患者中,抑郁症的伴发率相对较高。对于这些患者,需要多学科联合会诊,并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抑郁症进行干预。否则,原发病可能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心态好对于预防抑郁症有一定的帮助,但并不是绝对的保障。在面对重大生活事件时,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激发潜在的抑郁症状。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警觉,并寻求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对于已经患有抑郁症的患者,接受规范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药物治疗是其中的一部分,但综合治疗手段包括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等也同样重要。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它不仅仅与心态有关。我们需要对抑郁症有正确的认识,去除病耻感,寻求科学的治疗方法。对于患有抑郁症的人来说,及时接受规范治疗是走出困境的关键。贾福军教授表示,社会上存在着一些拥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机构。当抑郁症状较为轻微时,患者可以接受心理治疗。如果症状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就需要系统的药物治疗了。虽然心理咨询师在精神卫生法中没有处方权,但当出现需要药物治疗的情况时,患者应前往医院心理科接受治疗。
抑郁症的治疗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对于初次发病的患者,通常需要坚持用药两年,有50%~65%的抑郁症可以治愈。如果反复发作三次以上,就需要考虑终身治疗了。潘小平教授指出,对于患者所担忧的抗抑郁药物副作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第一代抗抑郁药物到近期的新型药物,其作用机制更强,药物副作用更小。通过定期的复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越系统的治疗复发风险越小。贾福军教授强调,有些患者误认为服用抗抑郁药物后一两天内就应该看到疗效,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抗抑郁药物通常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是否有效。部分患者在症状减轻后,仍感觉身体无法恢复到病前的状态,这是因为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的改善并非同步进行,躯体症状的改善往往较慢。患者不应因为这些原因擅自停药或换药。
在面对抑郁症这一挑战时,我们要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贾福军教授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学科带头人潘小平教授的专业建议,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和策略,就能有效应对这一挑战。
新闻推荐:关注心理健康,了解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让我们共同为心理健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