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地沟油揭秘:由变质内脏提炼而成 每斤2元

从厂区深邃的仓库中,大量白色的劣质牛油被揭示出来,它们被塑料袋紧紧包裹,堆积如山,高矮错落,有的已经融化流淌在地面上。废弃的牛油、鸡鸭油在这个工厂中四处蔓延,就连水泥地面也显得粘稠而污秽。

整个工厂弥漫着令人作呕的酸臭味。在仓库的边缘,两口巨大的油锅正冒着滚滚黑烟。其中一口油锅内,黑油翻腾着热气,两把巨大的黑色铁勺滴下褐色的油污;而另一口油锅内,猪油渣与牛油渣混杂在一起,发出咕嘟咕嘟的沸腾声。

一位民警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回忆道:“即使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让我恶心。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简直无法想象这些由屠宰场的废弃物、腐烂的皮革、变质的动物内脏所炼制的‘地沟油’,竟能摇身一变,成为餐桌上的食品!”

这是位于安徽宿州的一家油脂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一家拥有合法证件的加工工业用动物油产品的企业。近期浙江省公安机关联手其他兄弟省市警方,连续破获两起新型地沟油制售案件,摧毁了两个跨省的新型地沟油犯罪网络,从上游收购加工到下游销售环节,抓获了近200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了数吨新型地沟油成品、半成品及油渣。而这家工厂,正是其中的一个制油窝点。

每天上午9点多,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下杨村的村民老杨会骑着他的三轮电动车前往白龙桥生猪定点屠宰场。那里的清洁工会将猪的废弃物整理成堆,老杨则将这些废弃物带回家熬制油脂。

在家,老杨先将废弃物放入大锅中熬制,然后将熬出的油倒入专门的油桶内。接着,他使用压榨机对熬油后的油渣进行压榨,以提取更多的油。炼制好的油会被一些老板收购,最初的收购价是1.5元/斤,后来不断上涨,达到了2元/斤。

老杨现在充满悔意地说:“我曾以为这些油是被收去卖给化工厂做肥皂的,现在才知道他们收去是加工后卖给人吃。如果早知道是这样,我绝对不会做。这些油太脏了,人根本不能吃。”

李卫坚就是老杨所说的“老板”。在整个新型地沟油产业链中,李卫坚扮演着“经纪人”的角色。他向个体收购初步炼好的动物废弃油,经过进一步加工后,再将这些油脂转卖给一些油脂公司。安徽宿州这家油脂公司就是他的大客户之一,双方一年的账务来往高达四五百万元。

在金华市婺城区苏梦乡桥头村李卫坚的场所里,《经济参考报》记者看到了墙角的编织袋和铁桶里装满了油脂块。有些油脂已经融化并外溢到路基上,发出阵阵难闻的恶臭。但与之前查获的“泔水油”提炼作坊不同,警方在现场并未发现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块。

据金华市江南公安分局治安大队负责人介绍,这些油脂主要由屠宰场的废弃物压榨而成。这些废弃物的来源广泛,包括猪、牛、羊屠宰后的一些内脏隔膜、猪皮、牛皮、羊皮上的碎末以及时间存放长不能吃的变质动物内脏等。

警方透露,当地不止老杨一家熬制这种新型地沟油。还有许多像老杨一样的个体熬油户分散在各地。“新型地沟油”的个体熬油户卖出价格是5000元/吨,李卫坚的卖出价格是7600元/吨左右。而到了正规的油脂公司,这种“新型地沟油”的价格更是飞涨至12500元/吨。仅在2011年的一月至十一月间,李卫坚团伙的销售入账就高达一千多万元。

浙江省治安总队副总队长丁仕辉介绍称,个体熬油户熬制的动物油脂被李卫坚收购后统一销往上海、重庆、江苏和安徽等地的粮油食品企业。最终这些油脂被制成牛油、食品和火锅底料等进入食品领域。

丁仕辉强调:“这些地沟油生产的食品都顺利进入了食品流通领域。从表面上看,一些涉嫌犯罪的油脂企业都有完备的生产批文和先进生产设备,但他们的原料进货渠道却未得到相应的监管。”这一问题的存在令人深感忧虑。

上一篇:阿里美股投资者集体诉讼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