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调价最大降幅15% 方案有望本月敲定
酝酿已久的“国家医保目录内品种”调价方案即将揭晓。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已经完成了对一批中成药的降价名单评审。预计将在本月下旬的药价司讨论会上最终确定调价方案。
据知情人士透露,本次调价方案的核心思路是平衡市场的价格体系,对价格过高的中成药进行降价调整,预计降幅在15%左右。对于价格相对较低的药品,将被纳入《低价药目录》,并允许企业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定价。
业内人士透露,评审结束后,降价方案的最终形态已逐渐明朗。据悉,市场传闻中的抗肿瘤药等主力品种大幅度降价的情况并未得到证实。相反,按照目前方案,高价药品的降幅将在合理范围内,而低价药品则有望获得自主定价的机会。
此次中成药调价方案的酝酿可以追溯到几年前,当时发改委完成了对医保目录中西药价格的调整,之后中成药的降价方案便被提上日程。从历史规律来看,中成药的调价一般会分批进行,大型药品如抗肿瘤药物可能会率先调整,随后才是其他小类别药品。
在医院用药量方面,心脑血管、抗肿瘤、呼吸和消化道类用药是中成药使用最广泛的几类药品。而在基本药物中,中成药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也显示了中成药在医疗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针对此次调价政策,资深医药投资人士顾斌认为,政策相对温和,应全面看待其影响。一方面,部分药品如抗肿瘤、心脑血管药物等可能会面临降价,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低价药自主定价后有望适度涨价,这对一些企业可能是个机遇。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尽管调价方案可能对一些药品的价格产生影响,但多家公司高管表示,这并不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实质性影响。同仁堂的一位高管透露,公司的中标价格与指导价之间存在较大空间,因此调价方案对公司的实际影响有限。
中药独家品种也有望在此次降价风波中保持坚挺。而对于非独家品种,即使遭遇降价,也不一定会产生悲观影响,因为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对中药品种的倾斜力度正在加大,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此次调价方案的实施将在保障民众用药需求的促进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期待药价司的讨论会能够带来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调价方案,为医药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在新版基药目录中,相较于2009年的版本,中药的品种数量增加了整整101种,这一变革无疑为中药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新加入的中药产品,如同被赋予了神奇的能量,即便面临15%的价格下调,也依然能够通过基药渠道迅速覆盖全国的各级医疗市场。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呢?它们就像拥有隐形翅膀的鸟儿,即便在风暴中也能翱翔。降价策略使得这些产品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换取更大的销售量,实现薄利多销,销售规模也将因此迅猛扩张。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市公司高管透露,当前医药市场上,中成药的利润空间相当可观,尤其是中药注射剂。例如,上海凯宝的痰热清注射液以及中恒集团的血栓通系列,它们的毛利率均超过了80%,甚至高达85%。这样的利润空间下,降价15%几乎可以说是微不足道。这名高管形象地表示,这就像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种植作物,即便减去一部分收成,依然能够丰收满满。
中药作为我国医药宝库中的瑰宝,其独特的疗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其在世界医药领域独树一帜。新版基药目录的增加,无疑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未来的医药市场,中药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期待中药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更多新闻详情,请阅读大河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