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科技“助攻”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明朗,各地企业纷纷开启复工复产模式,借助新技术的发展,一系列创新应用为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扬州江淮轻型汽车有限公司通过“机器人+人”模式迅速恢复了产能。而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的一家公司,设计师正在与客户沟通工作方案,努力推进项目的进展。
随着转型发展的加速,远程办公成为当下的热门趋势。不少企业采用“云复工”模式,实现了在家办公、线上办公等新模式。在上海一家游戏公司的齐思明,因疫情防控需要,一直居家远程办公,通过云协作平台与同事沟通,确保游戏的正常运行。
为了更好地支持企业复工,“云复工”需要云端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配套支持。为此,不少互联网公司免费开放远程协作办公服务,推出了多种功能来优化数字化办公环境。腾讯云推出的“云办公全家桶”,利用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等平台,帮助企业实现即时通讯与办公,提高远程协同的工作效率。各大运营商也免费开放云服务,助力企业加速复工。
除了云复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也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武器。AI技术助力企业完善防疫管理方案,通过智能识别技术,能够精准掌握员工的健康情况。而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则为企业提供了精准到人的管理能力。健康码的应用使得出入社区和办公楼更加便捷,大数据可通过监测各种数据,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参考。
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智慧生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来说,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显得尤为重要。在重庆长安汽车渝北工厂的总装车间内,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减少了操作工人的数量,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样的智慧工厂模式正在逐渐普及,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复工复产也在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远程办公、智慧生产等新模式的应用,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相信在未来,这些新技术和新模式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企业的转型发展。工厂内的工业物联网平台每日能够收集高达五千万条的制造数据,为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数据不仅实时反映了生产线的动态,也为管理层提供了决策支持,使得生产流程更为高效、安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近发布了一份通知,强调了推动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性。要求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加强合作,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推广协同研发、无人生产、远程运营、在线服务等新型业态,以加速恢复和提升制造业的产能。
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也发出了倡议。他们强调,制造业企业需全面认识到智能制造在减少人工依赖、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配置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为了加快企业的智能化转型,企业应致力于日常的技术和能力积累,广泛应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转型等手段。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建设,并将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融入日常生产场景。
行业专家指出,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正在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们呼吁,应以更大的力度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更广范围内的应用,以加速产业转型,为创新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在这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信息的力量正在被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与创新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