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季节接诊忙,医生不敢“多喝水”
急诊室的坚守:白衣天使们的日常忙碌与真诚付出
随着北京进入流感高发季节,急诊室的医生护士们便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忙碌。记者走进亦庄同仁医院急诊室,记录下了这里发生的感人场景。
第一幕:耐心解释,医者仁心
走进急诊接诊区,忙碌的氛围扑面而来。当班医生王建坐在临窗的位置,专心致志地处理着每一位患者。面对络绎不绝的病人,他耐心细致地解释着化验报告,为每一位患者制定治疗方案。他时而俯身听诊,时而解释病情,始终保持医者仁心。
第二幕:忙碌中的忽略,只为守护生命
在急诊室,医生们时常忘记喝水。因为他们知道,在关键时刻,每一秒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值班医生的工位上,电脑、打印机旁通常都不放水杯。病人多的时候,他们根本没空儿喝水;就算有时间,也不敢多喝,怕耽误救治时间。他们不敢喝水,只为更好地守护患者的生命。
急诊室的医生护士们,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他们不敢喝水,甚至不敢上厕所,因为他们知道患者的生命需要他们的守护。他们的坚守,是白衣天使们最真挚的承诺。在这个流感高发季节,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深夜的急诊室内,忙碌的氛围让人心跳加速。徐瑞明医生一边处理着病患,一边道出了急诊医生的心声:“忙碌之中,上厕所都成了奢侈,怕的是让等待的病患们焦虑不安。”
采访在凌晨1点半的急诊室进行,此刻的后半夜相对安静。除了正在接诊的徐瑞明,抢救室内也在紧张地忙碌着。当晚,抢救室外的走廊里临时增加了床铺,用以安顿需要留观的病患。
徐瑞明告诉记者,这是一个难得的安静值班夜,尽管他口中的“长时间”不过短短三五分钟。在这半个小时内,他已接诊数起病患,同时还要时刻关注每一位留观的患者。他的电脑里,排班表专业术语罗列,白主、白副、24小时、夜班……他解释说,每个班次都包含紧张的工作时间,吃饭也是轮流进行。“急诊不能没人,错过饭点也无所谓。”当前季节,感冒、咳嗽、哮喘以及心肺不适的病人如潮水般涌来。
眼前的徐瑞明语速飞快,短句成习惯,这都是他日常工作养成的节奏。鼻音明显,他坦承自己感冒了,上午还低烧。急诊室的医生们,不少也带病工作,咽炎、喉炎、感冒的人数不少。但岗位责任重大,每个人都默默坚守。
谈到工作中是否遇到过“医患冲突”,徐瑞明平静地分享了一次经历。他曾为一位胃部不适的患者写处方,突然被急症患者打断。生命危急,他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抢救持续十多分钟,先前的胃病患者被暂时搁置一旁。面对患者的抱怨,徐瑞明坦言:“生死时刻,不是讲道理的时候。”
而在急诊室的另一幕,一场紧急开颅手术正在紧张进行。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急诊室,生死时速随时可能降临。同仁医院的官微上记录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名三岁男孩因车祸受伤被迅速送入急诊室。医生判断脑外伤、颅内血肿并发脑疝的可能性大,立刻展开联合抢救。短暂治疗后男孩生命体征稳定,经过一系列术前准备和紧张的手术过程,男孩最终成功脱离危险。这样的生死故事在急诊医生的职业生涯中或许并非每日上演,但他们的坚守和挺身而出却为生命的延续带来了希望。
这是一群在生命危急关头挺身为出的急诊医生们,他们每日面对的不仅是疾病和伤痛,更是生命的重量与责任。他们的付出和坚守,为生命的延续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