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关人命,马虎不得!
在2010年,霸王防脱洗发水的致癌因子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霸王国际集团总裁万玉华在媒体面前泪眼婆娑,诉说了心中的委屈,这一幕成为了经典。此后,这种公关方式被业界称为“眼泪公关”。
在2011年,达芬奇家具被曝光销售国产货,其公关手段却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潘庄秀华女士的泪水未能起到作用,原因在于其公关方式的不当。此后,更多的洋品牌如肯德基、麦当劳等陷入了欺诈门和食品安全门事件。经历了三鹿和双汇的阵痛后,我们对此类事件极为敏感。即使是这么多的欺诈和食品安全问题出现,达芬奇依然销售家具,肯德基麦当劳的门店依然生意兴隆。这让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国产企业和外企的境遇如此不同?
答案或许就在处罚力度上。我国法律规定,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最高可十倍罚款。但对于给消费者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罚款并无上限。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因涉及人数众多且都是孩子,三鹿受到了重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企在遭遇信任危机时,往往只是被罚款了事。这种处罚上的差异引发了公众的质疑:难道法律面前真的不能人人平等吗?
事实上,我国对国产企业的处罚除了罚款,还有刑事责任。而对待外企时,往往只是简单罚款,即使发生严重事故也只是加重罚款。这种处理方式无疑引发了极大的异议。毕竟,无论是谁生产的食品都是供给广大人民消费,为何在出现问题时却视企业身份而定?
我们一直在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偏差。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的处罚力度差异明显,让公众产生了质疑。三聚氰胺几乎使三鹿倒闭,而某些外企在遭遇类似问题时却能够轻松应对。这种处罚的不平等又怎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面对罚款数额对外企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现实,如可口可乐添加剂超标事件、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的欺诈门事件,都只是被罚款了数十万或上百万。对于这些资产上千亿的企业来说,这些罚款微不足道。我们仍然能看到价格标签与实际价格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
处罚力度的不平衡不仅引发了公众的不满,也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违法企业给予公正、公平的处罚,确保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重视刑罚的力度,那么就应该平等对待所有人,不应存在任何偏见或歧视。对于那些来到我们国家开展业务的外商,我们应该在保障百姓安全的基础上,一视同仁地执行法律。
生命无价,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对于违法分子,我们必须坚决施以应有的惩罚,否则我们口口声声强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当认识到,依法治国就要严肃对待刑罚,不能将其视为儿戏。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违规违法行为都应该受到同等的重视和严格的监管。
在抽检和处罚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偏向任何一方。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量刑,既要维护法律的威严,又要确保公正正义。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实现法治化,民众才能安心生活,不再提心吊胆。我们期待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在法治的保障下享受到安全、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