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我国红酒市场大部分不合格
国人对红酒的消费热潮可谓空前高涨。一位意大利经销商曾笑言,中国人把红酒当啤酒来喝,足以见得其消费量的惊人增长。
黄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最近透露的数据显示,红酒进口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今年,从黄埔口岸进口的红酒批次、货值和数量均大幅增长,同比增长超过25%,货值增长更是高达六成以上。海关统计也显示,今年前九个月,广东口岸进口的葡萄酒数量同比增长近一半。
有行业专家预测,中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全球第六大葡萄酒消耗国。当前,中国市场葡萄酒进口量已经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将达到5000万箱,十年内还将翻倍。而目前,中国葡萄酒进口量已从几年前的1650万箱增至近年的2300万箱。
尽管进口红酒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比不到三分之一,但其增速却远超国产红酒。若不提高标准,国产葡萄酒在市场的主导地位将面临挑战。这一点绝非危言耸听。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投机行为也开始出现。最明显的问题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法国波尔多拉古云公司出口部经理马杰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消费者缺乏红酒品鉴能力,让不法商家有机可乘。
广州保税区国际酒类交易中心的现状也印证了这一点。在这个中心,众多进口葡萄酒经销商进驻,产品来自世界各地,涵盖各个档次。但业内人士担忧,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和有效的监管,洋假酒进入市场几乎无法避免。
广东省工商局在今年三季度对酒类市场进行的监督抽查发现,葡萄酒的抽检合格率仅为一半多点。马杰认为,不合格的红酒特别是假进口红酒绝大部分来自国内生产。红酒生产过程中的监管问题也被揭示出来,例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但好消息是,红酒的检测正变得越来越严格。
虽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监管人员正不断努力。黄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进口红酒的检测越来越严格,例如对低价酒进行合成色素和甜味剂的监控等。广州等地也在积极建设酒类检测重点实验室,以期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果。这是一场涉及技术装备、专业能力和法律素养等综合实力较量的战争。近年来,黄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直在致力于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国内市场,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除了常规监管手段,该局还创新性地采用了一套特定模式,即通过“风险分析+感官分析+重点检验”的方式来遴选检验项目,并显著提高检出率。
该特定模式首先对进口产品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问题的产品类别及其潜在风险。接着,通过感官分析,对产品的外观、气味、质地等感官特性进行评估,初步判断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针对高风险和感官分析中发现问题的产品,进行重点检验,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黄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施的这一套严格流程并非无的放矢。他们深知,不合格的产品一旦流入市场,将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威胁。他们采取了企业备案准入制,确保只有符合标准的企业才能进入市场。他们实行先检验后通关的制度,确保每一个进口产品都经过严格的检验和审查。他们还负责保障储存安全,确保产品在储存过程中不会受到污染或损坏。同时做好食品标签检验和产品流向监管等工作。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不仅体现了黄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消费者权益的关注和保护,也展示了他们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高度重视。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方式,他们努力确保每一个进入市场的产品都是合格的,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