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承认1400多吨转基因菜油流入国储库

针对近期媒体曝出的“国储库流入大量转基因菜油”的热点事件,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迅速采取行动,昨晚在其网站发布了一份重要公告。公告揭示,经过深入检查,发现湖北、湖南两家企业违反了收购政策,竟然将高达1477吨的进口菜籽油偷偷掺入临储库存之中。目前,这两家企业的违规菜籽油已全部被移出国家储备库,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也已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

此前,有媒体爆料称,“一些企业利用进口的转基因菜籽和菜油价格优势,冒充国产菜油上交国家储备库,从中牟取暴利。”这一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国家有严格的规定禁止进口油菜籽加工后作为国家临时存储油入库,但仍有部分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铤而走险。

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在通报中表示,此次检查涉及湖北、湖南、四川三省,共发现问题企业16家,其中两家的行为尤为严重,违反了收购政策,将进口菜籽油混入临储库存。这两家企业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权益。

据了解,由于进口转基因菜籽和菜油的价格远低于国产非转基因产品,一些企业为了牟取利润,不惜违反规定。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政策,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和食用油市场的稳定。

对此,中储粮总公司表示将严肃追责,对涉及的企业进行处罚。公司正在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以加强基础管理,规范收购政策执行。对于涉及中储粮直属企业的违纪违规行为,将依规严肃处理。

针对此次事件,中储粮总公司也提醒广大消费者保持警惕,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呼吁企业加强自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权益。此次事件也提醒了相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需要更加严格和细致,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利益。对于转基因食品的问题,也需要公众理性看待,科学认知。商业欺诈背后的进口转基因菜籽与菜油风波

尽管每吨进口转基因菜籽和菜油的价格相较于国产非转基因产品要便宜500元和1000元以上,但是这样的价差却在一些企业手中演变成了商业欺诈。这些被赋予托市收购资格的委托企业,利用价格差异,将进口的转基因菜油冒充国产非转基因菜油上交国家储备库,从中赚取丰厚的差价。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公正的待遇,他们购买的“非转基因”菜油,实则含有转基因成分,涉及商业欺诈。

那么,这种违规转基因油进入国家储备库的后果是什么呢?

进口的转基因菜油一旦进入国储库,就像一颗隐形,潜在地“污染”了国储库中的非转基因菜油。在我国,菜籽油一直深受消费者喜爱,尤其在长江流域的云南、贵州等地,其香浓的味道以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特点,使其在国内植物油消费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转基因菜籽油的大量流入,国储库中的非转基因菜籽油纯度受到威胁。

当企业从国储库购买被“污染”的菜油,用于生产小包装菜籽油时,这些产品就再也无法继续标注为非转基因。这对于依赖国产非转基因菜油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权益的侵害。他们购买的食用油,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质”,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些为了追求利润而铤而走险的企业。

这种违规行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影响了整个食用油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国家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管理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些企业的行为,却使得转基因与非转基因菜油的界限模糊,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与消费者的权益,对于这种商业欺诈行为,我们必须予以严厉打击,确保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更多详情,请浏览京华时报。

上一篇:老人异地发病 广州120接报后婉拒出车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