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起油条馒头等面制品加工禁用明矾

日前,国家卫生委员会联合其他部门颁布新规定,从今天起,面制品中不得添加含铝膨松剂,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也就是俗称的“明矾”。这一规定涉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食品,如油条、馒头、面条以及膨化食品等。

长期以来,这些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而长期食用含铝食品对人体健康不利,尤其对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其中,面食制作中广泛使用了一种名为泡打粉的东西,它的主要成分便包括上述的铝膨松剂。在馒头、包子等面制品以及油条和各类膨化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泡打粉因其快速发泡和起酥的特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一些摊贩在面食制作中过量使用泡打粉,可能导致面制品味道异常,甚至有化肥味。合理控制泡打粉的使用量是至关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膨化食品中的铝含量已经超过了标准范围。尽管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并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们摄入的铝主要来自各种含铝食品添加剂。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导的健康标准,每人每周每公斤体重的铝摄入量不应超过两毫克。我国居民的平均摄入量却普遍超标严重。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监测数据,一些市售食品的铝含量令人担忧,特别是颇受儿童和青少年喜爱的膨化食品中铝超标的情况尤为严重。长期摄入过量的铝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尤其是对骨骼、大脑和肾脏的影响更为明显。对儿童而言,铝超标不仅会影响骨骼生长,还可能引起神经发育受损和智力发育障碍。尽管铝没有致癌性,但其对男性生育能力和胎儿发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关注食品中的铝含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针对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的调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发布了公告,对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定。这一决策的背后,源于对食品中铝残留量的严格限制,即每公斤食品中的铝残留量不得超过100毫克。

上海市食药监局对此表示坚决执行,将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管,特别是对街头餐饮摊贩的监管力度。风险评估专家的介绍为我们揭示了调整后的标准将大幅度降低含铝添加剂的摄入量,尤其是在儿童喜爱的膨化食品中,将不再允许使用含铝添加剂。

对于广大市民而言,一些常见的食品如凉拌海蜇和火锅必备的粉条,虽然制作过程中并未禁止含铝化合物的使用,但因其铝含量较高,专家建议还是少吃为妙。特别是凉拌海蜇,其制作过程必须用明矾浸渍以去除毒素,这也导致其成为铝含量最高的加工食品之一。而粉条的制作过程中也需要添加含铝添加剂以维持其条状。为了减少铝的摄入,食用海蜇前,可以用醋泡一下,有助于降低铝含量。

除此之外,专家还提醒广大消费者要保持均衡饮食,避免偏食导致铝摄入过多。一些常见的食品如馒头、油条和膨化食品,虽然每个食品中含铝量并不多,但长期大量摄入仍然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专家建议成年人少吃一个馒头或一根油条,儿童少吃一袋膨化食品,以减少铝的摄入。

这次调整不仅关乎食品安全,更是对全民健康的一次深刻关注。在此呼吁广大市民,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请关注食品安全,合理饮食,健康人生。希望通过这次调整,能更好地保障广大市民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权益。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