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亲测:炒菜5分钟PM2.5飙升近20倍

近日,北京市外事办主任赵会民在公开场合提到“中国人习惯的烹饪方式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这一观点立刻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和。

烹饪与PM2.5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哪种烹饪方式更容易产生PM2.5?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新京报的记者邀请环保公益组织“自然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次实验。

实验地点选在丰管路56号院一居民家的厨房,研究人员采用了煮、蒸、炸、炒四种常见的烹饪方式,并在关闭门窗、不开抽油烟机的情况下,对烹饪过程中产生的PM2.5进行了监测。

实验结果显示,烹饪过程中确实会产生PM2.5。其中,煮和蒸的方式产生的PM2.5相对较少,而炸和炒的过程中,PM2.5数值则会迅速上升。特别是炒菜时,PM2.5数值在短短5分钟内就从起始的38微克/立方米飙升至787微克/立方米,达到了严重污染的水平。

“自然大学”的研究人员谢新源表示,通过此次实验可以明显看出,炒、炸等高温烹饪方式产生的PM2.5不容忽视。虽然相较于机动车、燃煤、工业扬尘等,烹饪产生的PM2.5可能占比不大,但由于油烟中吸附了有害物质,因此也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范志红副教授也指出,餐饮烹饪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烹饪时油温过高会导致产生的PM2.5更高,同时还会产生更多的致癌物质和致衰老的物质。

在实验中,煮玉米的过程中,PM2.5上升最为缓慢,整个过程仅上升了11微克/立方米。而在炸薯片的过程中,厨房内的空气质量迅速恶化,PM2.5数值在短时间内剧增,由“优”变为“严重污染”。蒸馒头的过程中产生的PM2.5也相对较少,但相较于煮的方式,由于火力和锅具的影响,其产生的PM2.5数值稍高。

这次实验不仅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了烹饪过程中产生的PM2.5情况,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厨房的通风和油烟的排放,以减少对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炒,那些不得不说的PM2.5飙升秘密

在家中那熟悉的厨房,一场与烹饪的较量中,香气四溢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当调料入锅的瞬间,PM2.5数值飙升的秘密即将揭晓。

在一个普通的实验里,丝瓜、葱姜蒜等调料一同登场。油热后放入调料爆香,随后便是漫长的翻炒过程。就在我们享受那熟悉的香味时,空气监测仪的数值却在悄然变化。从最初的平静到数值迅速上升至169微克/立方米,直至最后的787微克/立方米。如此惊人的数值,无疑让我们重新思考烹饪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

专家们提醒我们,烹饪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空气的考验。PM2.5在烹饪过程中易吸附油烟中的致癌物质。尤其是炒菜、油炸时,高温产生的油烟含有大量致癌物质,这些物质与PM2.5结合,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当油温超过200℃时,会产生数百种有毒物质,这无疑是对我们健康的一大挑战。

那么如何在烹饪中降低PM2.5的数值呢?专家建议我们改变烹饪方式。蒸、煮的方式产生的PM2.5相对较少,而炒、炸则容易产生大量的PM2.5。我们应尽量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焖熟后再翻炒。在炒菜时,不妨先放少量油炒香葱姜蒜等香辛料,再倒入蔬菜焖熟。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油烟的产生,还能保留蔬菜的营养和口感。

我们还应注意控制油温,避免油温过高产生致癌物质。在烹饪过程中,尽量保持油温适中,避免冒油烟。因为油烟不仅是PM2.5的源头,更是健康隐患的所在。

烹饪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享受美食的我们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改变烹饪方式,控制油温,减少油烟的产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毕竟,健康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关注烹饪过程中的空气质量,共同为健康而努力。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