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黑窝点”的问题油如何流入餐桌
广东查获四大“黑窝点”生产的来历不明食用油,这些问题油如何顺利流入市场,甚至到达百姓餐桌?近日,广东省质监局联合执法部门展开调查,并成功捣毁藏匿在珠海、中山的多个非法加工窝点及配送点,现场查获问题食用油24吨,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
在珠海市凤山工业城后门的一条偏僻胡同里,一个无牌无证的食用油加工窝点被揭开。这个隐蔽的工棚非法加工、分装的食用油源源不断流入市场。记者在现场看到,院内放着液化石油气罐,旁边是火灶和装满滚烫油的圆筒形铁皮油罐。窝点老板陈某称,他们用火加热是为了让罐内的“棕榈油”融化。这些油可能是“地沟油”或“口水油”,目前正等待检测确定成分及是否对人体有害。
仓库内堆放着大量油罐,加热后的油通过手动抽油机注入空罐中。这些油罐外表覆盖着厚厚的污垢和杂质。执法人员表示,这些罐子并不符合食用油盛装标准。目前,广东有关部门正在追查该窝点的油品来源。
这些“黑窝点”生产的问题油究竟流向了哪里?部分油品被装入印有正规品牌标签的空桶内,摇身一变成为正规食用油流入市场,涉嫌假冒他人产品和侵犯商标权。大部分问题油通过深夜配送到下一级零售商,再进入餐馆和百姓餐桌。一些零售商和餐馆对进货渠道的查验存在漏洞,甚至没有每次进货都索要检测报告。这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法,也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一旦顾客因食用问题油出现问题,餐饮企业需承担相应责任。
这些“黑心油”的制造者和销售者为了谋取暴利,完全无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他们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打击,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用油,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次广东质监部门的行动及时有力地打击了非法加工销售食用油的犯罪行为,但也暴露出食用油市场存在的问题和监管漏洞。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杜绝问题油的出现,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也呼吁广大市民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健康的市场环境。该餐馆的负责人近日承认,他们的食用油是从珠海市吉大香XX粮油店购买的。对于餐饮企业而言,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是非常严格的。在采购食品时,餐饮企业有责任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并详细记录进货查验情况。 广东省质监局局长的任小铁透露,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这条涉及问题食用油的产销链条主要存在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包括违法分装加工食用油、销售和使用来源不明的食用油等。这些企业没有遵守法律规定,整个链条的安全风险非常大。 为了更加严厉地打击食品安全问题,广东省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遵循了“三不放过”的原则。必须查清原料来源和产品流向,否则绝不放过;问题产品必须全部召回并进行处理,否则绝不放过;对于那些没有受到法律制裁的不法分子,也绝不放过。 这次事件的曝光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再次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餐饮企业和食品制造商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大力度,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在此,我们也呼吁广大消费者加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注意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让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