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含雌激素会影响健康吗?
关于自来水中环境雌激素的
近日,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自来水含有避孕药”。专家对此表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科学的描述应该是自来水中检测出含有环境雌激素干扰物。那么,这些环境雌激素是否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又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去除呢?
要明确一点,自来水中含有的环境雌激素并不等同于避孕药,也不会影响人们的生育能力。这些环境雌激素主要来源于一些化妆品、农药化肥、化工塑料废水等。虽然它们进入了我们的饮用水源,但含量极其微量,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事实上,环境雌激素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被夸大了的。实验研究中使用的雌激素浓度远高于实际环境中的浓度,因此不能完全以此来判断环境雌激素对生物体的影响。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水源和自来水中同样能检测出环境雌激素,且浓度并不比中国低。目前的技术手段对这些物质有很好的处理能力。
专家指出,长期饮用含有微量环境雌激素的自来水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除非发生大规模的污染事件,否则这些雌激素干扰物在水体中的含量非常微小,不会对人体内分泌系统造成紊乱。而且随着检测精度的提高,我们能够检测到的物质越来越多,但对于这些物质是否对环境有害,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查。
那么,自来水厂能否检测并去除这些雌激素成分呢?自来水厂通过常规处理工艺就可以处理掉至少20%-30%的雌激素干扰物。如果采用臭氧处理,可以降解六七成。随着技术的发展,饮用水检测指标一直在增加,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也规定了邻苯二甲酸二酯的含量限值。目前杭州等地的监测站已经能够检测出极低浓度的雌激素干扰物,并且均低于国家标准。对于某些特定的雌激素干扰物如EE2和4NP等,通过处理工艺如臭氧活性炭过滤、加膜等方法可以有效去除。
自来水中含有的环境雌激素虽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但其含量极其微量,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控和处理。因此公众不必过于担忧。在江苏省,环境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其中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疾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丁震,为我们揭示了水质监控的重要信息。根据江苏省疾控中心提供的数据解读,国家水质标准中对雌激素类的检测主要聚焦在农药类物质。新国标中的一项重要试点,针对无锡、苏州、常州这三个城市进行的饮用水国标全分析,包括了几项环境雌激素检测指标,如滴滴涕、六六六等,均未超过规定的标准限值,足以证明目前的饮用水水质安全,不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虽然现有的检测结果如此,但还有一些稳定的雌激素干扰物不易降解。针对这一点,专家王志铮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见解:我们需要加大投入,发展超微量检测技术,寻找水中那些我们尚未认知的污染物,并对微量雌激素干扰物开展深入研究,其潜在危害。
对此,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水中环境雌激素含量微乎其微,但我们国家在水源地保护和饮用水水质监测机制方面仍需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整治力度必须加强,确保水源环境得到切实保护。虽然现有的技术如臭氧处理等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雌激素成分,但我们仍需要重视水源保护,通过改善环境污染来确保水源安全。这是一场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健康的战斗,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确保我们的水源清洁无污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放心地使用每一滴水,保障我们的生活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