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互娱与腾讯是一个公司么,腾讯互娱属于腾讯吗
中美游戏产业正在逐步走向融合,最终将走向趋同。在这一进程中,腾讯游戏内部的一支技术铁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支技术团队犹如游戏的守护者,深入参与游戏的开发、测试、在线和用户反馈环节。他们不仅协助项目组进行游戏修改,更将反馈周期从一个月缩短至一周甚至一天。接下来,他们将以小时为单位,挑战敏捷反馈周期,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生命力。
这支团队是腾讯游戏中的CROS(Common RD and Operation System)的践行者。在2019年的游戏开发者大会上,CROS正式亮相,向全球游戏从业者展示了腾讯游戏在研发方面的技术能力。尽管CROS还很年轻,但它所承载的公共技术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可以说,腾讯游戏的公共技术发展史,就是腾讯游戏从无到有的见证。
回溯腾讯游戏的发展历程,从2003年代理第一款游戏《凯旋》开始,到五年后的2008年拿下《DNF》经销权,腾讯游戏逐渐崭露头角。这期间,腾讯游戏团队不断尝试开发新产品,如《QQ幻想》、《QQ堂》等。随着团队对大型游戏的跟进,他们意识到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的重要性。于是,腾讯成立了研发部门架构组和基础研发组,开始了游戏公共技术的研发。
以MPM物理引擎为例,游戏中的每一次雪崩和下雨,都需要高度逼真的画面。如果通过传统的手绘方式实现,效率会非常低。而借助MPM物理引擎,可以大大提高这些效果的制作效率。
随着游戏全周期技术的发展,游戏创意产品化的进程大大加快。腾讯游戏的技术端目前已经进入产业化中后期。在这个阶段,竞争将游戏产业分为三个阶段:积累整合、3A游戏和供应链、AI人工智能。而腾讯游戏一直围绕CI(持续集成)、CD(持续交付)和CD(持续部署)三个环节开展内部研究和运输。
在产业化阶段,游戏的研究和运输已经离不开中间平台系统的支持。腾讯游戏通过蓝盾CI、测试工具、蓝鲸智云DevOps平台和游戏大数据平台iData等一系列工具,确保游戏的顺利研发和运营。
进入工业化时代,AI人工智能成为游戏研究和运输的典型特征。以棋类游戏为例,过去棋局的设定大多依赖手工设计,产量有限。而现在,通过AI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棋局的生成效率,为玩家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游戏体验。腾讯游戏的技术团队正不断推动游戏产业的发展,为玩家带来更加精彩的游戏体验。经过AI的赋能,游戏行业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现在,我们能够在单日之内通过AI生成上千种不同难度级别的游戏关卡,这无疑是规划效率的一次飞跃。
腾讯游戏已经地将AI应用于研运的各个维度,如美术DCC供应链的自动蒙皮、自动场景生成以及基于大数据的自动运营等。腾讯游戏的产业化进程并未达到完美,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在谈及美术工具链时,崔晓春提到,尽管AI已经提高了不少效率,但仍有很多方法等待发掘。例如,目前的实时展示雪崩仍只能离线计算,无法做到实时呈现。工业化的核心目的是提高生产力,这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在游戏行业,生产力的三大要素生产资料、生产者和生产对象,正经历着工业化的变革。
生产资料工业化意味着工具化、流程流水线和AI的广泛应用。而工业化带来的明确分工,包括公司内外(资产外包、美术设计外包、策划设计外包等),对公司的整合和标准化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生产对象的工业化则是指中台核心积累的各种库,如材质库、模型库和设计素材库等。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生产关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这一点在《资本论》中也有所体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则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游戏行业将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如云游戏和沉浸式互动游戏。这些游戏将是工业化的产物,它们将为我们带来更好的多端同屏交互和VR沉浸的游戏体验。崔晓春认为,未来的云游戏将分为三个阶段:传统游戏的云化、降成本提升体验和通过多机多核的计算能力实现原生云游戏的玩法与内容。他还提到了一种虚拟与现实无限接近的云游戏场景,这种场景需要集群渲染能力。与此海外巨头已经纷纷参战云游戏市场,并学习F2P模式,而中国游戏厂商则正在默默加强工业化能力建设。崔晓春认为,虽然国内游戏工业的发展参差不齐,但我们仍有机会战胜工业化强大的国家。我们相信,未来的游戏行业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沉浸式的游戏体验,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