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人员开发出可精准检测与治疗癌症的纳米粒子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科研人员近日成功开发出一种创新的纳米粒子,能够为癌症检测与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周欣研究员团队完成,并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发表。

这种纳米粒子名为GQD NT,具有智能识别肿瘤的能力。它利用肿瘤微环境与正常组织的差异,实现在肿瘤内部进行精准检测与治疗。通过不断适应肿瘤环境并发生变形,GQD NT能够在肿瘤内部长时间停留,增强药物在肿瘤中的穿透性。这使得在极低的药物剂量下,就能实现长时间磁共振成像检测与高效治疗。

传统的癌症检测与治疗过程中,药物过量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它往往导致严重的副作用。这是因为现有药物缺乏精确靶向病灶的能力,难以在肿瘤区域集中发挥作用。而GQD NT纳米粒子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

GQD NT是一种模块化自组装纳米粒子,能够轻松地将药物分子封装其中。当这些纳米粒子进入肿瘤微环境时,会受到刺激产生变形,进而逐步增加药物在病灶部位的浓度。在小鼠实验中,GQD NT的使用显著降低了癌症检测中造影剂的使用量,仅为现有临床技术的6%至22%。

更为重要的是,在注射GQD NT后的4至36小时内,肿瘤部位的造影剂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极高,肿瘤边界清晰可见。这一特点极大延长了磁共振成像时间,为医生提供了更为准确、详尽的癌症信息,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随着这一创新纳米粒子的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我们有望在未来见证一个癌症检测与治疗的新时代,一个副作用更小、治愈率更高的新时代。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