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学生紧张怎么办「高考学生紧张的案例」
高考时刻:紧张情绪的另一面与家长的应对之道
迈入考场大门前,家长们可能都会再三叮嘱考生:“上了考场一定别紧张”。但对考生而言,高考的紧张情绪或许难以完全避免。其实,适度的紧张并不一定是坏事。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宋振韶所说,心理学上的压力与效率之间呈现一个倒U型曲线关系。适当的紧张感有助于激发潜在能力,提升思考和行动的效率。
面对压力,紧张情绪的出现是正常现象。宋振韶提醒,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不必刻意追求完全放松的状态。如果过于执着于放松,反而可能加剧紧张焦虑的心态。那么,如何把握适度的紧张呢?当考生的紧张状况从心理蔓延至身体,如发生身体颤抖、心跳加速等,已经干扰到正常思维时,就需要主动进行心理干预。
宋振韶为考生提供了两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一是在意识层面接受紧张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焦虑;二是在行为层面,可以通过集中精神的方式来缓解紧张,如随着呼吸默念“呼气”、“吸气”,持续几分钟,效果立竿见影。
高考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更是对家长的挑战。家长在高考期间应该如何做才能起到积极作用呢?宋振韶引用了何杰老师的六个字:“做好饭,不添乱”。也就是说,家长只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给予孩子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备考空间。过多的关注和询问只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宋振韶建议家长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和规律,因为只有当父母的状态正常时,考生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考试。
如果家长实在无法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宋振韶建议他们可以去室外空旷的地方走走,转移注意力,平复紧张情绪,尽量避免和考生处于同一紧张氛围内。
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应努力将高考当作一件平常事来看待。这不仅有助于考生在备考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更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对待考试结果。让我们共同期待每一个考生在人生这场“大考”中展现出最好的自己。(实习记者 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