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中医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中医所谓的“瘿病”,并且与“气瘿”“忧瘿”等病症有所关联。此疾病常伴随颈部胆囊肿,其病情变化与情绪因素紧密相连,主要呈现为易怒、心悸、出汗等肝旺综合征。西医对甲状腺机能亢进有明确的定义,即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关于甲亢的病因,中医辨证法提出了深入的理解。古代医籍中,此病多与情绪、内伤和地域因素有关,其中情绪因素最为关键。如《素问疏五过论》所述,情绪的波动会导致五脏空虚,气血离守。现代临床中,甲亢的中医证候分化方法多样,其中《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提出了痰火内扰证、心肝火旺证、阴虚阳亢证等三种证候分化的标准。也有学者根据临床经验,将甲亢的证候分为阴虚火痰气郁结型、气阴两虚痰凝结型等。
在治疗方面,甲亢多见于女性,高发年龄为20至50岁,与遗传、感染、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早在1895年,Crawford就认识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甲亢中的作用。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中药治疗甲亢的方法丰富多样。例如,魏耕树根据血瘀理论将甲亢分为四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治疗方剂。杜学盘则根据临床经验分为肝火旺盛型、气郁痰凝型等四型,并提供了对应的治疗方案。
甲亢的临床治疗关键在于明确证候分型,并据此进行辨证施治。对于肝火旺盛型,治疗应以清肝泻火、养血活血为主;对于气郁痰凝型,则需理气化痰、软坚散结;对于心肝阴虚型,治疗应养心安神、滋阴降火;对于气虚血瘀型,则需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甲亢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以促进身体的康复。2.1.2 并发症的治疗
2.1.2.1 甲状腺肿的治疗
甲状腺肿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典型症状之一,祖国医学将其归类为“瘿瘤”范畴。早在晋代,名医葛洪就开始应用富碘中药如海藻、昆布等防治瘿病。其中,海藻玉壶汤是明陈实功《正宗外科》中记载的一种碘含量丰富的中药复方,具有软坚散结、消除胆汁的作用,临床上用于胆汁病的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2.1.2.2 白细胞减少的治疗
在甲状腺机能亢进中,白细胞减少十分常见,其中急性粒细胞缺乏是极为危险的并发症之一。针对这一并发症,利可君等常规药物效果一般,而结合使用生白药、榆树、鸡血藤等药物则疗效更佳。益气养阴治疗Graves白细胞减少也显示出准确疗效、副作用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2.1.2.3 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脏病的治疗
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脏病是甲状腺机能亢进并发症中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的一种。其病因复杂,主要由情绪内伤引起。长期愤怒、气机停滞、肝气失条达等因素导致体液循环受阻。在治疗上,如果不及时,可能会留下永久性房颤和心功能不全。栀子清肝汤中的柴胡、白芍等药材具有疏肝解郁清热之功效,茯苓、甘草等则益脾活血。临床观察证明,该药方对改善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各种症状具有显著作用。
2.1.2.4 甲亢突眼的治疗
中医古籍称突眼为“鹘眼凝睛”。中医认为,甲亢突眼的形成与痰瘀、情绪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治疗以疏肝化郁理气为原则,常用柴胡、黄芩等药材。不同医者采用不同的方剂,如廖世煌教授用的甲眼消除方、方良用的抗甲突汤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由于这是一种疑难病,有时需要针药结合,内外并治,以提高疗效。
3、小结
中医认为,情绪内伤导致阴阳紊乱。在中医治疗过程中,新的治疗方剂的出现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使中医在改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调节人体免疫机制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近年来,针灸结合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中西结合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互相学习,缩短疗程,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复发率和西医的毒副作用。中医分类标准缺乏客观指标,影响观察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应制定统一的综合分类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提供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针对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这是中医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