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原发型肺结核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因篇

原发性结核病源自结核杆菌首次侵入人体。这四种类型的结核杆菌:人类、牛类、鸟类和鼠类,其中对人类有致病性的是人类和牛类结核杆菌。在中国,大多数儿童结核病主要由人类结核病引发。结核杆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耐酸、耐碱、耐酒精,还能承受冷热、干燥、光线的考验。但湿热是其克星,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热量能够迅速杀死结核菌。干热杀菌的效果较差,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更长的时间。在阳光直射下,痰中的结核菌两小时即可被杀死,而紫外线则只需十分钟。相反,在阴暗环境中,结核菌可存活数月。要想彻底消灭结核菌,使用5%石炭酸或20%漂白粉需要长达24小时。

二、发病机制篇

1. 传染途径:

(1)呼吸道感染(飞沫感染):这是最常见的感染方式。吸入结核杆菌的飞沫或在空气中漂浮的带菌灰尘进入肺部,导致肺部原发疾病。

(2)消化道感染:结核杆菌也可通过消化道进入,引发咽部或肠道原发灶。饮用未消毒的结核病牛奶或食用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以及与结核病患者共用食具都可能导致感染。目前,由于我国新鲜牛奶已经消毒,牛型结核杆菌感染的情况较少。

(3)胎盘和皮肤粘膜感染:胎盘感染可引起宫内感染结核病。虽然先天性肺结核很少见,但在出生时发现了两种血液传播性肺结核。

2. 发病机制:

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到达肺部,在毛细支气管和肺泡中生长,引发细支气管炎,进而形成结节或结核性肺炎。原发灶可出现在肺的任何部位,主要位于肺上部或中部,更常见于右肺,通常靠近胸膜。在感染过程中,结核菌通过淋巴管扩散,引发气管或支气管旁淋巴炎。如果淋巴结中的干酪物质破裂进入气管,将导致肺部的广泛病变。

3. 免疫机制和发病率:

儿童首次接触结核病后是否发展为结核病与人体免疫力、细菌的毒性和数量密切相关。当结核病侵入体内并激活结核菌素时,T淋巴细胞会大量增殖。身体也产生免疫力。在感染过程中,细胞免疫参与其中。感染后,身体不仅产生异常反应,而且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一些儿童由于免疫力低下,如多次接触大量有毒的结核病,可能直接发展为原发性结核病。大多数儿童在首次感染后获得了特殊免疫力。为了提高对结核杆菌的特殊免疫力,更有效的措施是接种卡介苗。

三、儿童原发结核病的特点:

1. 组织器官对结核杆菌高度敏感:肺病变周围广泛炎症反应;疱疹性眼结膜炎、小腿结节性红斑等;关节可呈现一过性关节炎;浆膜渗出性病变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等。这些表现往往先于肺结核病变出现,需要及时鉴别。

2. 淋巴系统广泛受影响:全身淋巴结肿大,长期形成粘连、硬化或奶酪坏死倾向,成为慢性结核病中毒和传播的原因之一。通过淋巴结穿刺或活检可发现结核病和细菌。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发生与传播。胸部淋巴结肿胀,是儿童原发性肺结核的一种常见症状。在X气管旁和支气管旁,淋巴结的肿大尤为显著。肠系膜淋巴结也会受到病变的影响。这种疾病具有一种全身传播的倾向,通过淋巴和血液传播的可能性较高。儿童中常常出现因血液传播而引发的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

在早期阶段,皮肤上可能会出现如小米般的皮疹,随着病情的发展,淋巴结的肿大逐渐变得明显。这些淋巴结的肿大是身体对疾病的一种反应,聚集在感染部位附近的淋巴结会尝试通过自身的免疫功能去对抗病原体。虽然这一过程可能引发不适,但它也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儿童肺结核的病程最终以钙化告终。钙化是一种愈合过程,意味着疾病在逐渐好转,受损组织在修复过程中形成了钙质的沉积。这一过程标志着疾病的结束,患儿的身体正在恢复健康。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病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儿童肺结核虽然会带来一定的困扰,但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大多数孩子都能顺利康复。钙化的出现,标志着疾病走向愈合,孩子们的身体正在逐渐恢复至健康状态。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