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峰:DBS手术安全但有条件,术后配合用药效果稳定

帕金森病,一种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虽然令患者倍感困扰,但现代医学已为其带来希望之光。在每年的世界帕金森病日4月11日到来之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神经外科的秦峰主任为我们带来了关于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的最新进展。这一先进技术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显著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机会。

秦峰主任强调,脑起搏器(DBS)手术对于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具有显著的症状改善作用。通过改善运动症状如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等,DBS不仅能帮助患者降低对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依赖,还能在非运动症状方面如睡眠质量、大小便功能等方面带来显著的改善。而现有的脑起搏器电池,在充电的情况下,其使用年限可长达10-15年。

DBS手术的时机选择至关重要,其中“543原则”是主要的依据。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存在也提醒我们,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DBS手术。对于适应症的选择,包括原发性、遗传性或各种基因型帕金森等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的患者。而对于禁忌证,如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精神疾病等,手术不推荐进行。

秦峰主任指出,虽然DBS手术能缓解部分帕金森病的症状,但手术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术后仍需长期的药物治疗,因为帕金森病是一个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存在缓慢进展的情况。术后用药的调整至关重要,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逐渐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与DBS手术形成协同作用,联合效果往往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帕金森病和DBS手术的相关内容,您可以点击链接查看更多精彩内容:4月11日 世界帕金森病日特别策划([链接](

上一篇:胸腔痒,咳嗽不多怎么办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