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获得性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深入解析血液与痰液检查

一、血液检查详解

在诊断肺炎的过程中,血液检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大部分细菌性肺炎患者,其周围血白细胞总数会有明显增高,同时中性白细胞比例也会增加。这一变化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指向了可能的细菌感染。对于一些特殊的细菌性肺炎,如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肺炎,白细胞总数可能正常或仅轻微增高。

值得注意的是,病毒性肺炎或其他病原体导致的肺炎,其白细胞计数可能无明显变化,甚至可能低于正常。在解读血象变化时,医生还需考虑到患者的造血储备功能状态,是否存在酒精中毒与肝肾衰竭等情况,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象变化也可反映炎症的刺激作用。中度以上的肺炎患者,其象可能呈现反应性增生样改变。而重症肺炎或同时合并败血症的患者,则可能表现为造血功能减低或受到明显抑制。

血气分析有助于了解肺炎患者的呼吸状况。一般情况下,肺炎患者的过度换气会导致动脉血气表现为轻度低二氧化碳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如果病情严重,如出现大面积重症肺炎或并发支气管痉挛、呼吸衰竭及全身败血症,则可能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

二、痰液检查的重要性

呼吸道分泌物的显微镜常规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在肺炎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尽管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如标本污染、标本质量等,使得痰液检查的结果有时会受到质疑。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理论的更新,人们对痰液检查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为了获取可靠的痰标本,医生们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如以严格的质控指标提高痰标本的可靠性,采用从纤维支气管镜直接采样等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对患者来说可能增加了一定的痛苦,但与对病原体诊断的可靠性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性相比,仍然是经济、简便有效的方法。

新鲜痰标本应进行革兰染色及病原体培养。湿片镜检观察细胞类型有助于判断标本的可靠性。通过显微镜观察,来自下呼吸道的痰标本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还有一些技术如用抗荚膜抗体混合制剂处理湿痰标本,以提高分析肺炎双球菌的精确度。

对于痰少的患者,可以通过蒸馏水或生理盐水超声波雾化吸入刺激咳痰。有报道显示,约80%伴有肺炎的艾滋病病人和少数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疾病患者用此法排痰,可分离出卡氏肺孢子虫。血液和痰液检查在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指导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三、血清学检查深入剖析

血清学检查在肺炎诊断中虽非常规手段,但其对肺炎的病原学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国外研究表明,近四分之一的肺炎患者可通过血清学检查获得有价值的病原学诊断信息。一系列免疫血清学方法,如对流免疫电泳检测特异性多糖体以诊断肺炎链球菌,胞壁酸抗体测定诊断葡萄球菌等,都为肺炎病原体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免疫血清学试验方法的不足在于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尚不理想,检测过程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对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有限。尽管如此,这些方法在回顾性诊断中的价值仍然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免疫荧光法在军团杆菌的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且能在短时间内得出结果。

四、聚合酶链反应病原体检测的新突破

与免疫血清学方法通过检测抗体成分确认病原体不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检测患者标本中的病原体抗原成分。PCR技术基于DNA复制原理,通过一系列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适温延伸的循环过程,使原DNA片断的拷贝数理论上增加106倍以上,从而检测出标本中极微量的病原体DNA。

PCR技术以其独特的特点,为病原体检测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其灵敏度极高,可检测到标本中极少量的DNA。PCR的特异性强,主要取决于所选的扩增片段是否为该细胞(或病原体)的特异性核酸片段。PCR操作简便快捷,自动化的操作过程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尤其是耐热DNA聚合酶的应用和DNA热循环仪的问世,使PCR操作更加简便和高效。PCR技术的快速性使其成为临床病原体检测的理想选择。从核酸制备到PCR扩增、电泳检测和照相,整个过程只需1至2天。

PCR技术自1983年建立以来,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虽然在国内尚未广泛普及,但已经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成功的临床应用,如结核及分枝杆菌的PCR检测技术。支原体PCR检测技术也正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这些成功的案例展示了PCR技术在临床病原体检测中的巨大潜力和前景。尤其是在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中,PCR技术以其快速、准确的特点,为临床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例如,在1994年的第三届亚太国际病毒学会议上,我国学者段佩若研制成功的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快速诊断病毒的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准确诊断多种呼吸道病毒,为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希望。

血清学检查和PCR技术均为肺炎病原体的诊断提供了重要手段。虽然它们各有优缺点,但在临床实践中相互补充,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五、胸部X线检查:揭示肺炎真相的幕后功臣

在医学诊断的舞台上,胸部X线检查是揭示肺炎真相的重要角色。它的目标清晰明确:确认肺炎的存在并定位病变区域。高质量的后前位胸片有助于展现左侧心脏后区的病变面貌,但为了确保诊断的全面性,每位肺炎患者都应拍摄侧位X线胸片。

肺炎的X线表现千变万化,其背后的表现取决于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及感染途径。从肺纹理的增强到小结节影、小斑片状融合影、肺段及大叶阴影、条索状及网状阴影、球形阴影、空洞以及肺气肿等,每一种表现都有其独特的病理基础和X线特征。

1、肺纹理增强:这一征象常见于支气管肺炎。病毒性感染的肺纹理增强往往比细菌性感染更加明显。这种表现是病原体通过支气管感染并沿支气管蔓延的X线写照。在病理上,从大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甚至呼吸性支气管,都可能出现黏膜的渗出性、增生性或坏死性炎症。

2、小结节影:这一征象多见于腺病毒性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等。病灶大小多在1\~6mm之间,边缘模糊,多见于中下肺野。在病理上,这表现为终末细支气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周围的炎症。

3、小斑片状或斑片状融合影:这一表现可见于各种支气管肺炎。在X线上,表现为直径1\~2.5cm的斑片状阴影,这些阴影之间可能会发生融合。在病理上,这些斑片状阴影反映小叶范围的渗出性或坏死性肺泡炎。

4、肺段及大叶阴影:这一表现多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肺炎杆菌肺炎等。这些阴影可能占据一个肺段或一个肺叶,也可能同时累及几个肺段或肺叶。在X线上,这些阴影可能伴有支气管影像。

5、条索状及网状阴影:这一症状主要出现在放射性肺炎、慢性肺炎及间质性肺炎中。这些病变以增生为主,多发生在肺泡壁、中叶间隔,也可能与实质性肺泡炎混合存在。

6、球形阴影:金葡菌肺炎和真菌性肺炎可能会出现这种表现。金葡菌肺炎的球形阴影可能多发或单发,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7、空洞:主要见于化脓性肺炎及真菌性肺炎,尤其是金葡菌肺炎。在X线上,空洞表现为环形透明区,边缘清晰或模糊。

8、肺气肿:多见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特别是某些病毒引起的肺炎,如腺病毒肺炎。在X线上,肺气肿表现为胸部增大、肋间变宽,两肺透明度增加。

胸部X线检查是医学诊断中的一把利剑,它帮助我们揭示肺部疾病的真相,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通过对不同X线表现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病因及病原体种类,为治疗提供方向。胸膜病变及其相关检测:

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除了常见的肺部症状外,它还可能伴随胸膜病变。当肺炎引发胸腔积液时,积液的性质各异,包括浆液性、浆液纤维素性及化脓性。特别是化脓性胸腔积液,通常与化脓性肺炎并存。这些变化在X线检查中可见胸腔内的液体以及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的胸膜。

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价值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日益凸显。在一些发达国家,它已成为肺炎患者的常规检测手段。该检查手段在国内虽然仍为选择性进行,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主要目的有四个:一是直观观察病变部位的气道情况;二是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和毛刷导管采样培养,明确病原体诊断;三是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和黏液栓,疏通气道;四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病变部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仅有助于诊断,还具有治疗价值。据文献报道,联合应用导管刷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培养,可以使大部分肺炎患者获得明确的病原体诊断。

七、侵入性检测:疑难病例的终极诊断手段

侵入性检测是一种在常规检查无法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情况下采取的检测手段。对于肺炎患者,这种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准确可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常用的方法包括:经气管穿刺针吸分泌物、经纤支镜保护性痰刷技术、经纤支镜肺活检、经胸壁穿刺针吸肺活检等。只有在必要时,如合并胸腔积液或脓胸,才会进行胸腔穿刺检查或开胸活检。

八、肺炎对肺功能的影响

肺炎对肺功能的影响因多种因素而异,如病变范围、部位、进展速度以及患者的基础肺功能状态等。小范围的轻症肺炎对肺功能影响较小,但病变越重、进展越快,对肺功能的影响就越大。病变部位的不同也会影响肺功能。例如,以肺泡实质受侵犯为主的肺炎主要影响肺容量指标,导致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和一定程度的弥散功能障碍。重症弥漫性肺泡炎患者则表现为严重的气体交换功能障碍。间质性肺炎可能导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气体弥散功能障碍。而支气管肺炎多发生于老年体弱及久病卧床患者,早期以弥散功能障碍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主,晚期可能合并严重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上一篇:尿毒症最近检查出颈动脉狭窄怎么办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