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常规方法
过去,人们曾片面地认为是一个非必需器官,由于其血液供应丰富、组织脆弱、止血困难等特点,切除术曾是治疗各类破裂的常规手段。现代研究揭示,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对于脾外伤的治疗,逐渐形成了一种“生命第一,第二”的原则,并且越来越倾向于保留。
对于包膜下或浅脾破裂的患者,如出血少、生命体征稳定、无合并伤害,可进行保守治疗。具体的保守治疗适应症包括年龄、伤情程度、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等多方面的考虑。近年来,随着经验的积累,一些原本被认为需要手术切除的脾损伤患者也有可能通过非手术治愈。但需要注意的是,保守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特别是在医疗条件不完备的情况下,不应过度推崇。保守治疗的主要措施包括绝对卧床、禁食、水、胃肠道减压、输血补液、应用止血药物和抗生素等。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脾损伤,有多种保脾手术方法可供选择。操作人员应根据脾损伤的情况、医院条件以及个人经验来具体选择。保脾手术的主要目标是维持的正常功能,尽可能保留不少于正常人的1/3体积和良好血液运输。
局部物理或生物胶止血技术是一种可靠、简单、可行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裂缝小而浅的脾外伤。缝合修复、术中脾动脉结扎或栓塞、部分脾切除术等方法也常被采用。近年来,微波组织凝固技术等新方法在止血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腹腔镜保脾也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通过腹腔镜可以明确诊断并确定损伤程度,采用生物胶喷洒、电凝止血、止血海绵填充等方法进行止血。
针对年轻、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确定的轻度脾损伤、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复合或多器官损伤的腹部闭合损伤患者,腹腔镜保护术是适用的。对于严重损伤和大出血的患者,腹腔镜保脾止血并不明智,手术成功率较低。
在面临必须切除以控制出血的严峻情况下,自体脾组织移植成为一部分患者的希望。对于不能保留全脾的简单脾损伤,如脾粉碎、脾撕裂、脾血块及脾修复失败等情况,腹部实质性器官和空腔器官污染较轻的情况下,自体脾移植可以补偿脾功能。移植方法多样,其中网膜囊移植最为常见。将切下的切成薄片,固定在网膜血管丰富区,然后周围缝合,脾片可多次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脾组织移植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但其功能远低于正常。在保护生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持完整。对于必须进行脾切除术的患者,才考虑进行自体脾组织移植。
全脾切除术与保脾术相比,操作更为复杂,术后可能出现出血等并发症。遵循“先保命,后保脾”的原则,全脾切除术是治疗脾破裂更为安全的手术方案。对于特定情况,如Ⅳ型以上脾破裂、老年病人、伤势危重、保脾无法有效止血以及缺乏保脾手术经验的情况下,应采用全脾切除术。
正确的术前准备与手术疗效密切相关。术前无明显休克、脉搏稳定、血压不低于一定水平的患者,无需过早大量输血。对于休克患者,应迅速纠正休克并改善循环,同时进行紧急手术。手术过程中,除外,还需检查其他器官是否受损,以免遗漏影响预后。
当脾破裂与其他部位损伤同时发生时,特别是颅脑损伤,诊断和治疗更为复杂。此类患者可能伴有意识障碍或病史描述不清,腹部体征表达不准确,给诊断带来困难。在治疗方面,需综合考虑病情,对于不伴有脑疝的患者,应优先处理脾破裂和腹部出血,及时进行腹部探测和脾切除术。
对于脾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先保命,后保脾”。在保护生命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完整。正确的术前准备、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的护理都是确保患者康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