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病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因探究

自从Trousseau在1865年首次报告了一种血色病以来,人们对于这种疾病的病因有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过去,人们曾误以为血色病是由饮酒过多或饮食等外部原因引起的。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发现血色病的发病与第6号染色体上的HLAⅠ类复合物密切相关。

经过统计处理,我们发现HLA-A3-B14和HLA-A3-B7的频率在血色病患者中明显高于正常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HLA-A2、HLA-A的第一个常见等位基因以及HLA-A3和HLA-B的其他组合也在血色病的发生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家庭调查和异常基因HLA类型调查,我们证明血色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在同一个家庭中,HLA的h等位基因和血色病HLA-H位点抗原会相互传递,形成纯合子或杂合子。任何异常h的单倍型(Hh)为杂合子;无异常单倍型则为正常的纯合子(HH)。其遗传模式遵循孟德尔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

近年来,随着人类所有染色体图形的澄清,学者们通过小卫星技术、第6号染色体短臂DNA标志测序、Southern印记和家庭分析等方法,发现血色病基因与D6S105非常接近。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HFE基因突变是导致血色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是第845个核苷G→A,使得第282个氨基酸部位的胱氨酸→酪氨酸(即845A或C282Y)。还有其他常见的基因突变如第187个核苷C→G的第63部分氨基酸组氨酸→天冬氨酸(即H63D)等。目前,C282Y已被证明是本病的主要基因突变类型,占大多数病例的很大比例。而在非C282Y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往往会有其他的复合型基因突变如H63DC282Y/H63D等。

二、发病机制探讨

血色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对于HFE相关的血色病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发现,HFE基因突变会导致血浆铁离子增多,进而引发组织损伤。体内铁分为功能状态铁和储存铁,其中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铁、肌红蛋白铁等,储存铁则以铁蛋白和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在正常情况下,小肠粘膜对铁的吸收和损失保持平衡。但在血色病患者中,肠粘膜的铁吸收量明显增加,导致体内铁含量过多。过多的铁沉积在器官中,造成组织损伤。

关于致病基因导致铁负荷过大的机制尚不清楚,但铁沉积过多导致组织损伤的机制已经有一定的研究。铁原子可以破坏细胞溶酶体膜的稳定性,导致细胞破坏;过量的铁原子在细胞内自动氧化形成脂溶性铁氧化合物,增加高活性氧自由基和脂质的过氧化,从而破坏细胞结构并导致细胞死亡。这些过程最终导致了血色病患者的器官损伤。铁原子对组织细胞间胶原纤维的合成具有直接刺激作用,进而引发器官纤维化,并通过激活星形细胞刺激胶原合成。这一影响在铁沉积的情况下尤为显著,组织损伤也相伴而生。

在探讨某种疾病(如HHC)的影响因素时,我们发现月经、妊娠、献血、消化道出血以及酒精摄入等都可能与其息息相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饮食习惯和饮酒习惯,长期摄入高铁饮食和丰富肉类的人群,HHC发病率明显高于那些选择低铁饮食和素食的人群。

当谈到铁沉积导致的组织损伤时,其特点在于铁(如铁蛋白、含铁血黄素)沉积在多个器官的实质性细胞中。特别是肝脏,它通常是首个受影响的器官,并经历从早期肝纤维化到后期肝硬化的病理变化过程。这些铁沉积主要分布在门静脉周围的肝细胞中。随着含铁量的增加,肝脏可能呈现棕红色,并可能出现大量铁和色素沉着,部分肝细胞坏死以及肝窦闭塞。

除了肝脏,的外观颜色也可能与肝脏相似。胰岛和泡细胞会出现大量的铁黄素沉着,伴随细胞萎缩、胰管阻塞以及纤维组织增生。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心肌纤维量减少、变性以及局部坏死。心脏也可能明显肥大,并可能出现冠状动脉硬化。

在皮肤中,铁血黄素和黑色素主要沉积在真皮、基底细胞和汗腺中。这可能导致表皮毛囊和皮脂腺的萎缩和损伤,皮下脂肪减少,出现脱发且不易再生。内分泌腺也可能受到轻度影响,如皮肤表皮变薄,基底细胞黑色素增加,关节滑膜衬里细胞周围可见铁沉积。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胃肠道外输血或给予铁制剂的方式补充铁,虽然主要导致网状内皮细胞铁负荷过重,但由此造成的组织损伤似乎比实质性细胞中的铁沉积要轻。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为未来研究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

铁原子的影响及其在组织中的沉积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影响,我们有望找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的新方法。

上一篇:营养代谢障碍疾病应该如何预防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inxueguanw.cn 心血管健康网版板所有